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了不起的盖茨比豆瓣,以及了不起的盖茨比豆瓣评分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观后感
看过小说再看电影,总避免不了发现一些改动。但毕竟是大手笔,场面的奢华,服装上的考究,还有全程Tiffany饰品的赞助,绝对是丰富的视觉盛宴。
电影里有些细节跟随了原著,但有些删减或者改编掉了,使人物特征更加显著,却少了些细腻。
比如小说中他说从Daisy的言辞里嗅到了金钱味,比如他的葬礼,他父亲的出现,还有参观过他书房的客人发现书都是真的那种崇拜并在最后葬礼的时候赶到成为唯一一个曾经被宴请过前来吊唁的宾客。
还有尼克和乔丹的感情线,被完全省略了,成为纯粹的讲述者,其实他可以更加立体。。
Jay以为能得到Daisy的全部,他几乎为了她奋斗了一生,爱慕着她守护她。每次他孤独地望着对岸的greenlight,支撑他的希望之光,那是一腔隐忍于世的深情。
在奢靡而道德沦丧的20年代,他注定是个悲剧人物。
正如尼克所说,他们所有人加在一起都不如他。他是thegreatGatsby.
《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观后感
几年前这部电影刚出时,看过电影的完整版。几年间不断地读书,从百年孤独到白夜行,从且听风吟到挪威的森林,在渡边的“读了很多遍,从头到尾都没有让人失望的段落”的指引下,又回到了这个我曾不那么了解的原点。
读罢英文原著,再来看这部电影,只看了大概十分钟,我就把它关掉了。这样的ip电影,如果是翻拍中国文学,恐怕只能评到5分吧?也不得不批评一句豆瓣,对大众认可的旧电影评分还中肯,但新电影的评分已经愈发不可信了,而且外国电影评分虚高的现象还是很明显的。
重新回到电影本身,电影前十分钟的故事属于原著的第一章,在二百五十多页书里占了二十七页,也就是超过了十分之一,而在一百四十二分钟的电影里只有十三分钟,而这十二分钟还包括了华纳兄弟的商标、尼克与一个老人的对话等,时间的不足本身就导致了问题:每个人只是匆匆地把台词说完,就好像是在走过场。第一章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尼克本人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之后,目睹daisy家的浮华与晚宴餐桌上的电话事件的爆发,两者形成的巨大反差,带给读者的那种心灵的震动。显然电影的制作团队没有认真读过原著,不知道哪一部分应该略过,哪一部分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分配,因此整部电影像一簿流水账,没有节奏。
就像一首歌曲一样,节奏代表不仅有发出声响,也要有停顿。它不是一开始就张嘴唱,而是有前奏,也有一些曲子没有前奏,但是它们都有一些留白--只用乐器弹奏而不演唱,留给听众一些思考的时间。电影也是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希望演员们闭上嘴,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甚至是一个简单的呼吸带给我们一些细细回味的时间,毕竟一部文学经典是需要推敲的。电影的制片人自以为是地篡改了第一章中各件事发生的顺序,意图快速略过这重要的一段,是电影的一大败笔,也是我关掉电影的原因。(真实顺序应为:nick以第一人称回忆父亲的教导-自己的大学生活-提及了一句Gatsby-为了学习贷款生意而去纽约-在westegg住下-去daisy的家发生一系列事-在告别时提及nick即将结婚的传闻-nick在回家的路上觉得他们虚伪恶心-在家门口看见Gatsby望向绿光,而整个过程中并没有电影开头的心理医生,他们真的该和指环王的团队学习一下如何忠实原著。)
好的电影通常都有一个好的开头,它们通常在这个时候并不急于讲故事,而是铺垫一个重要的感情基调,试想一下,如果肖申克的救赎的前二十分钟没有Andy在轿车里拿枪喝酒的犹豫,没有在囚车中那只有几秒的镜头,每个人只是急着把话说完,这将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而本片的故事情节的考究程度与视觉效果的严重不对称已经反映出美国电影一个严重的问题:美国人在吃自己高新技术的老本,已经连自己的故事都不会讲了。同时7.7的评分告诉我们,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也许就像书的结尾说的那样,我们仍将努力前行,犹如逆水行舟,浪潮不断地将我们冲回原点。从这部电影只注重绚丽的视觉效果而不注重故事本身,以及近年来美国电影的衰弱来看,美国梦又一次回到了原点。而这一次,谁能够迎难而上,开创电影的新纪元呢?
《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观后感
我总觉得,尼克是盖茨比的分身。盖茨比看到的绿光太过于超越现实,而尼克眼中的绿光隔了盖茨比的描述,就变成了一种理想,你不需要去理解它,只需要知道它存在就足够了。
我就只记得了三个人,盖茨比,尼克,黛茜。如果把盖茨比和尼克等同于一个人的话,就只剩下两个人,盖茨比和黛茜,其他的人都是与黛茜相关的联系人,比如黛茜的丈夫,黛茜丈夫的情人,黛茜丈夫情人的丈夫,所谓的黛茜的好友大概也算是她的分身,为了把某些情绪更好地放大吧。
盖茨比把黛茜想象得过于美好,把她施舍的爱情看得超越了现实中的一切,所以他用金钱铸造了天堂一般的纸醉金迷夜夜笙歌,只为了迎合她的喜好期盼她的到来。
但是黛茜的生活却相当现实,等不到爱人的金钱就为了金钱嫁了现在的丈夫,嫁人后生活空虚无聊丈夫用金钱养了情人,她也无力改变得过且过,这样的现实好像无论与哪一个年代都能无缝衔接,相当与时俱进。黛茜原本就是个金钱至上的人,而生活让她变得更加现实。如果盖茨比没有用金山银海堆砌了这么一个恢宏浩大金碧辉煌的家,可能她连旧情两个字怎么写都不太记得了吧,因为有了金钱,所以有了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所以有了旧情难忘干柴烈火的一幕幕。
这样的两个人,生来就是一种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碰撞就算不是玉石俱焚也是两败俱伤,但伤得重的总是理想至上的那一方。他们相爱的立足点本就不同,盖茨比可以付出一切去追寻那一道看似触手可及实则遥不可及的绿光,而黛茜,除了金钱便是权势,然后什么也没有。
最后盖茨比中枪而亡临死前还想着带黛茜远走高飞,而黛茜却连他的葬礼都没有参加,她只在乎自己的命有没有保住,自己下半辈子还能不能靠着她的丈夫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盖茨比选择了对黛茜有利的,黛茜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前者是理想太无私,后者是现实太自私。不过,谁都没有错,生长环境的不同人生阅历的深浅最后产生的价值观落差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尼克就像是盖茨比心底最后那点温暖,一路走来都是一种陪伴式的安慰,大概也就只有尼克能懂,那道绿光是什么,所以他借尼克的手,将自己变成了thegreatGatsby。以文记载生平,留作纪念。
教给了我永远乐观!
一个用梦支撑自己一步步成功的“白手套”,筑梦的过程充满期待而辛酸,梦碎之时却仍满心都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这大概就是尼克对他最终的那个“永远乐观”评价的理由吧!
从来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生活向来如此,从来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取决于站位和角度,世人大抵做不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从来没有感同身受”既是如此。虽然故事创作的年代距离我们有半个多世纪之久,但每个人物即便落入现今也仍能让很多人“对号入座”,这大概就是人性,从来没有意外,只是年代不同,面对的问题不同,但人们会选择的方式和结果却基本雷同。我不能说人物的选择我都认同,但能理解,能不能接受,要看每个人的是非对错观,还是那句话,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赤子之心是的,正是因为想到这里才发现,那些电影,彼时的我们是没看懂的。因为看不懂,所以对失败者的怜惜是无奈的,对背叛者的愤怒是冲动的,对使手段者的厌恶是肤浅的。而直到今天才能去体会和了解,了不起的盖茨比之所以了不起,并非其成就斐然,而是那一颗赤子之心,期望着一切能回到原点,但这却是太过自我的一种期望,只求美好回归,但却不知能量守恒的原理:如果美好可以回归,那么一切都会一起回归,到那时,不知道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的智慧和承担去坦然接受这一切。于是有人选择坚持,而有人选择放弃,哪怕现实已然一地鸡毛,但如果投身未知,又怎知不会是另一次周而复始……
很多人说自己不想再开始新的选择时都会用一个形容词,那就是“懒”,其实不是懒,而是无法面对和承担。成年后对自己要承担的结果太清楚,不是没了动力,而是没了勇气。
所以,只有你,盖茨比,了不起。
可以。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查询了不起的盖茨比是适合初中生看的,理解起来可能没有中老年人那么深刻。可以去豆瓣看详细评分及注释。《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语言流畅,描写生动。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