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故居,林语堂故居简介

林语堂故居,林语堂故居简介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林语堂故居这个问题,林语堂故居简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林语堂故居的历史沿革1976年4月1日,先生长眠于故居后园,享年八十二岁。台北市政府为纪念林语堂先生的文学成就,并得林夫人廖翠凤女士捐赠大师藏书、著作、手稿及其遗物,爰于大师旧居,成立“林语堂先生纪念图书馆”,于1985年5月开放。其后,台北市文化局成立,有意扩充活化原有图书馆功能,以“名人故居”及“文学生活馆”之方向规划。经过公开招标评选,由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取得经营管理权,于2002年3月26日全新开馆;成为结合展示参观、艺文讲座、餐饮休憩的多元化空间,完整呈现了语堂先生的格调思想、发明创意、生活态度与文学成就。

2005年10月1日东吴大学接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托经营林语堂故居,并以研究为指标,活络林语堂学。

2007年开办“林语堂文学创作奖”,鼓励华语文学创作。除2014停办一届外,每年都举办一次。2011年开始设立翻译奖,奖项统称改为“林语堂文学奖”。

林语堂故居在哪里

林语堂故居在哪里

1.前言

林语堂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而作为一个文化名人,他的故居也备受关注。本文将介绍一下林语堂故居的位置和一些相关信息。

2.林语堂故居的位置

林语堂故居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具体的地址是浮屠路66号。这个地址在当地很有名气,很多文化爱好者都会前来参观。如果您想要前往,可以乘坐公交车到达。附近有一些公交线路,比如7、16、19等,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位置选择最方便的线路。

3.林语堂故居的历史和建筑

林语堂故居是一座中国传统的园林式建筑,共有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这座故居始建于清朝末年,最初是福州的一位商人所建。后来,林语堂购买了这座房屋,经过多次改建和修缮,最终成为了今天的模样。

4.林语堂故居的特点

林语堂故居的建筑风格充满了福建本地的特色,比如“黄砖青瓦、天井回廊、水池假山”等元素。同时,这座故居也融入了西方建筑的一些元素,比如露台、阳台等。整座建筑精致优美,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5.参观林语堂故居的费用

林语堂故居对游客开放,但是需要购买门票。门票价格为40元/人。游客到达后需要先在售票处购票,然后才能进入内部参观。游客进入故居时需要注意保持安静,不得随意触摸和移动文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参观林语堂故居的时间和注意事项

林语堂故居的开放时间是早上8:30到下午5:30。参观时需要注意遵守规定,不得擅自进入禁止入内区域。还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不可以乱扔垃圾。

7.结语

林语堂故居是一个非常值得游客前来参观的地方。他的故居不仅有着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且也记录了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化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文化遗产。

8.参考文献

《中华优秀文化生态景区》杨涛、贾肖妍,中国林业出版社。

《福建古建筑师林祥谦的艺术人生》庄国礼,福建文艺出版社。

《林语堂小传》陈蓉,上海文艺出版社。

寻访有关厦门林语堂老屋的散文

林语堂故居

那天,与友人一起,漫步在厦门的鼓浪屿。碧海蓝天,绿树成荫,阳光熙暖,轻风吹拂,好一处惬意的所在。被羽绒服裹紧了一个冬天的肌肤,似乎悄然苏醒过来,好喜欢这种轻灵舒畅的感觉,

买了一张鼓浪屿旅游地图,确认着想去看的地方。林语堂旧居,呵,当然是我一定要到的地方。这位现代著名作家,论语派学者,幽默小品文的倡导者,人间世、宇宙风杂志创办者,京华烟云、苏东坡传的作者。。。在我的大学时代,读鲁迅沈从文张爱玲,当然;读林语堂梁实秋,那也当然,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我想,没有哪个学中文的同学没读过他的书吧。他的书,是一种绿色的营养,我们毫不困难地接过他的馈赠,带着愉悦感,以及若有所思,继续向前。

举着地图,直奔上面标注的“林语堂新娘”而行,那里就是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洞房之地。很多人津津乐道于林语堂的婚前恋爱故事,明明喜欢A,却忽然娶了A的好友B,怎么说这也太过戏剧化了。但林语堂结婚后的一个举动,却另有一种浪漫与深情。在征得新娘同意后,林语堂烧掉了结婚证书,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从此夫妇两人相携相伴,恩爱一生。这样的情节,总是很能让女人们动容。

一队又一队举着小旗喊着嗽叭的游客从我们身边潮涌而过,他们都目标坚定,步履匆匆,而我和朋友两个人东张西望,寻寻觅觅,迟疑不定。明明林语堂故居就在李家庄旁边,可是,李家庄已到,林语堂故居却仍没找到,肯定是错过了,于是再原路折返,重新走过。在一条僻静的巷子入口,我止步观察。巷子静消消的,没有任何故居或旅游标记,望去很普通,巷子尽头看得出是一座旧房子,但也并无风采。我迟疑地向巷子里走去。巷子深处是一个大院落,几处破败不堪仿佛被废弃已久的房子半围着空旷的院子,一片寂静。有一处房子边上像是厨房一样的地方,有个妇女出来晾衣服,打量着我们。哦,原来还是住了人的。我拿出地图,再一次对照。原来,这个破败不堪的院落,就是漳州路44号,林语堂故居。打起精神,重新端详,的确,旅游指南上描述的那“长长的台阶”分明还在,只是眼前这座房子的衰败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墙泥剥落,窗棂破烂,鬼气森森,且早已封了门,不让游客参观。当然,还是要上去看一下的。事实上,甚至连往里窥探一下,也是非常费劲,需要弯腰从破了的玻璃窗洞里向里张望,并且张望了好一会,也不过看到昏暗的屋里并没什么东西,仍是一面墙,以及一条窄小的走廊,以及堆积的杂物。

我心有不甘地站在语堂旧居门口,打量着这个院落。两株高大的白玉兰,为这座房子笼上绿荫,长长的青石台阶伸上小山坡,隐约能看出别墅当年的整齐气派。都过去了。

忽然,背后发出一句苍老人声。我转身回到关着的门前,再次弯下腰,从窗洞里向里探望,这次,我看到左边屋子里有一位穿灰衣的白发老太坐在凳子上,背对着门,大声地说了一句什么话。她在对谁说话?看上去这屋子里没有其他人。她是在对猫或者狗说话?但是连猫也并无踪影。她在自言自语么?周围是一些旧家具和杂物。也许,她就是廖家后人?不,她看上去更像是被历史遗忘了的老宅里的什么人物。那个下午,老太和老屋的灰扑扑静消消的画面,让我有些不自在,如在傍晚或雨夜,这样的居所环境,望一眼只怕也有些渗人。我转身走下了台阶。

正好,一位中年男子从巷子口走进来,手拿地图,东张西望,慢慢走近了这座屋。我想笑,我和友人刚才走进这条巷子时,想必也是这幅表情姿态吧。很庆幸,喧嚣的旅游团都只沿着主路滚滚而过,不会拐到这里来,而这里的清静与萧条,也正适合每一位“林粉”的诚心寻访。这位游客问我们林语堂旧居在哪,对照地图确认之后,仰望着坡上的房屋,梦游般缓步走上长长的台阶,同样,在关闭着的破屋门前弯腰张望,然后转身走下了台阶,出了巷子。

或许,这就是每一个林语堂的读者来到鼓浪屿后的大致经历:寻寻觅觅来此,暗暗失望止步,明知没啥可看,主人亦不欢迎来看,仍要走上那些“长长的台阶”,看一眼这座作家曾经生活过的所在。

据旅游指南上说,旁边这座“立人斋”,就是作家当年的书房所在。立人斋如今已完全封存,无人居住,破败得也只剩一个屋壳仍然撑在那里了。我坐在久未打扫的台阶上,端起相机,照了几张相。

从林语堂故居出来,虽然没看到想象中的名人旧居模样,但好歹是到过了,也觉得不虚此行了。但愿哪天,这处所在能够以更好的方式,迎接四方而来的寻访旧踪者。

有意思的是,关于林语堂,竟然还有下文。从厦门回去的高速公路上,眼前忽然掠过一块巨大的广告牌,是一处高档别墅的房产广告,楼盘景观图片旁边,写着巨大的“林语堂”三个字,每个字都有一层楼高,像一个震撼的惊叹号,疾速扑向我的眼球。我纳闷,林语堂,为什么和一座奢华的楼盘广告这么亲密无间?林语堂和这处房产有什么渊源吗?或者有什么历史掌故,佚事传闻?又一会儿,同样这块林语堂的巨幅广告再次掠过眼前。我恍然大悟:原来,此林语堂,非彼林语堂。我脑子里想的是作家,可在高速公路旁大做广告的林语堂,却是楼盘的名字!没错,这处房产或者小区的大名,就是林、语、堂!

我哑然失笑。林、语、堂,多么绝妙的楼盘名字!我不得不惊叹于房产商的灵感。记得多年前,曾经有个上海楼盘的广告,直接引用海德格尔的“人,诗意的栖居”这句名言,赚了不少口碑,而现在,海德格尔的哲学深意有了一个更加妙不可言的市井版本:“林语堂”。就像那房产广告所描述的,原始森林般浓密的绿色环境,听得到鸟语,哦,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静坐华堂,足不出户,即可倾听森林自然之语,尽享一切;不仅如此,你还可想象会有诗意的可人儿与你低语畅谈。。。

我相信,借了林语堂的光,这片厦门的楼盘,想必可以轻松之间赢得诸多关注。我试着用全新的角度去念林语堂这个名字,发现真的很顺口,富贵气,很有商业包装的潜能。我在脑中搜索着其他著名现代作家的名字,我想了十来个人,但仍然想不出还有哪位的名字比林语堂更适合拿来做广告。呵,这一切一定很超出林作家的想象。

呜呼,林语堂的旧居已经衰败不堪了。这倒也罢,毕竟,林语堂留在后人心中的,主要是他的作品,而不是曾经住过的房产。只是担心,将来,厦门人提到“林语堂”三个字,会不会先以为是在说一处楼盘,然后才恍忽想起,好像过去是有个作家也叫这个名字?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故居简介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