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鄭」080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伴奏卓鄭(卓郑),◆[卓氏]與[程鄭]的並稱。○[卓氏]祖先[趙國]人,[秦]破[趙]時被遷到[蜀],居於[臨邛](今[四川][邛崍]),冶鐵致富,有家僮千人。○[程鄭]本[戰國]時[關東]人,其祖先於[秦始皇]時被遷至[蜀郡][臨邛],亦冶鑄致富。○[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止足》:“徼倖富貴,旦執機權,夜殞坑谷,朔歡[卓][鄭],晦泣[顏原]者非十五人也。”○[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支諾皋下》:“[蜀郡]有豪家子,富擬[卓][鄭],[蜀]之名姝,無不畢致。”參閱《史記?貨殖列傳》。   周吴鄭王,◆方言。■本为《百家姓》之一句。形容一本正经的样子。○《四川文学》1983年第12期:“你要周吴郑王,就是抬一箩筐钞票来,也得不到我的一颗虾米儿!”◆整整齐齐。○筱凡《QQ二指禅》七:“白宝气整天穿得周吴郑王的,但口袋里充其量只有十块钱。”   鄭奏(郑奏),◆猶鄭音。○[唐][元稹]《回風變節判》:“涼風徐動於[鄭]奏,遽云失節;寒谷倘移於[鄒]律,何以加刑?”   鄭莊驛(郑庄驿),◆[漢][鄭當時](字[莊])為太子舍人時,每逢洗沐日,常置驛馬[長安]諸郊,接待賓客。後因以“鄭莊驛”為好客主人迎賓待客之所。○[宋][游次公]《賀新郎?月夜》詞:“吟詠淒涼翻有恨,諒知音,人遠空追憶。誰為置,[鄭莊]驛?”[明][潘緯]《送友人北游》詩:“經過[鄭莊]驛,好問[孟嘗]門。”○[清][毛奇齡]《客吳門喜遇金副使巡驛感贈》詩:“[西河]遊人[武丘]客,醉後重尋[鄭莊]驛。”亦省作“鄭驛”。○[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山陽]無俗物,[鄭]驛正留賓。”○[宋][周邦彥]《西平樂》詞:“多謝故人,親馳[鄭]驛,時倒[融]尊。”參見“鄭莊好客”。   鄭莊好客(郑庄好客),◆《史記?汲鄭列傳》:“[鄭當時]者,字[莊]……[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馬[長安]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後用為好客之典。○[宋][蘇軾]《減字木蘭花?贈潤守許仲塗》詞:“[鄭莊]好客,容我尊前先墮幘。”○[宋][姚述堯]《減字木蘭花》詞:“[鄭莊]好客,故遣紅妝飛大白。”   鄭重其事(郑重其事),◆謂對某件事持慎重、認真嚴肅的態度。○[清][李漁]《閑情偶寄?聲容?修容》:“予談習技……其不及女工而仍鄭重其事,不敢竟遺者,慮開後世逐末之門,置紡績蠶繰於不講也。”○[魯迅]《准風月談?喝茶》:“某公司又在廉價了,去買了二兩好茶葉,每兩洋二角。開首泡了一壺,怕它冷得快,用棉襖包起來,卻不料鄭重其事的來喝的時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顏色也很重濁。”◆补证条目■谓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明沈宠绥《度曲须知·收音问答》:“嘗思今之曲譜,即古之樂章,故填詞一事,勝國以之制科取士,而放榜之後,即以中式詞章,賜之樂府,演之伶官,勷厥瓊林佳宴,何等鄭重其事,今人乃卑之不肯習也。”○《红楼梦》第四回:“他便一眼看上了,立意買來作妾……所以鄭重其事,必得三日後方進門。”   鄭重其辭(郑重其辞),◆謂說話態度嚴肅認真。○《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他才恭肅其貌,鄭重其辭說道:‘年兄!你今日束脩來見我,其實慚愧。’”   鄭重(郑重),◆1.頻繁,反覆多次。○《漢書?王莽傳中》:“然非皇天所以鄭重降符命之意。”○[顏師古]注:“鄭重,猶言頻煩也。重,音直用反。”○[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自古明王聖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此事遍於經史,吾亦不能鄭重,聊舉近世切要,以啟寤汝耳。”○[清][黃遵憲]《罷美國留學生感賦》:“鄭重詔監督,一一聽指麾。”◆2.殷勤切至。○[唐][白居易]《庾順之以紫霞綺遠贈以詩答之》:“千里故人心鄭重,一端香綺紫氛氳。”○[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石曼卿]﹞他日試使人通鄭重,則閉門不納,亦無應門者。”○《西湖佳話?西泠韻跡》:“過訪已自叨榮,奈何復金玉煇煌,鄭重如此?可謂視葑菲如瓊枝矣。”◆3.猶珍重。○[清][宣鼎]《夜雨秋燈錄?迦陵配》:“此去,仍為僧,抑為儒,均自便……好自為之,前途鄭重!”[清][和邦額]《夜譚隨錄?某別駕》:“[許]置酒相款,至二更,乃命燭導別駕登樓,鄭重而去。”○[清][郝懿行]《證俗文?方言》:“﹝鄭重,﹞今人俱作珍重用,非[漢]人意也。”◆4.莊重。○[清][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下:“七言絕句,初盛[唐]既饒有之,稍以鄭重,故損其風神。”◆5.慎重;認真嚴肅。○《朱子語類》卷九一:“大抵前輩禮數,極周詳鄭重。”○[劉壎]《隱居通議?駢儷一》引[宋][陳文龍]《上賈似道啟》:“鄭重千鈞之判,料理一介之寒。”○[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二:“萬事根本君心,而用人理財,尤宜鄭重。”○[袁鷹]《深深的懷念》:“‘同志,你們回[北京],給我們帶句話吧。’[張朝滿]大爹突然轉過頭來,鄭重地對我們說。”   鄭音(郑音),◆本指[春秋]時[鄭國]的音樂,後多指俗樂。○《禮記?樂記》:“[文侯]曰:‘敢問溺音何從出也?’[子夏]對曰:‘[鄭]音好濫淫志,[宋]音燕女溺志,[衛]音趨數煩志,[齊]音敖辟喬志。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元][耶律楚材]《贈景賢》詩:“茶鄰藥物成邪氣,琴伴簫聲變[鄭]音。”   鄭驛(郑驿),◆見“鄭莊驛”。   鄭義(郑义),◆指[東漢]經學家[鄭玄]受[馬融]之學,為《易經》、《尚書》等所作的注釋。○《隋書?經籍志一》:“[玄]作《易注》,[荀爽]又作《易傳》。○[魏]代[王肅]、[王弼],并為之注……[梁]、[陳],[鄭玄]、[王弼]二注,列於國學。○[齊]代唯傳[鄭]義。至[隋],[王]注盛行,[鄭]學浸微,今殆絕矣。”○[清][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復盛時代》:“[王鳴盛]《尚書後案》,專主[鄭]義。”   鄭學(郑学),◆1.指經學中的[東漢][鄭玄]學派。○《隋書?經籍志一》:“[梁]、[陳],[鄭玄]、[王弼]二注,列於國學,[齊]代,唯傳[鄭]義,至[隋],[王]注盛行,[鄭]學浸微。”○[清][陳澧]《東塾讀書記?鄭學》:“[鄭君]盡注三《禮》,發揮旁通,遂使三《禮》之書合為一家之學,故直斷之曰:‘《禮》是[鄭]學’。”○[清][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中衰時代》:“[漢]時經有數家,家有數說,學者莫知所從;[鄭君]兼通今古文,溝合為一;於是經生皆從[鄭氏],不必更求各家。○[鄭]學之盛在此,[漢]學之衰亦在此。”◆2.泛指經學。○[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十節:“[鄭玄]雜糅今古文的古文經學號稱[鄭]學,失敗了的今文經學派轉而擁護[鄭]學,再加上[鄭玄]壽高(公元127)門徒多,著述富(一百餘萬字),[鄭]學成為當時‘天下所宗’的儒學。○[魏][晉]以後的經學主要就是[鄭]學。”   鄭校人(郑校人),◆《孟子?萬章上》:“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趙岐]注:“校人,主池沼小吏也。”後以“鄭校人”喻指對賢者進行欺騙的人。○[宋][張師正]《倦游雜錄?今日誰非鄭校人》:“公([王介甫])至[金陵],每得生魚,多放池中,有門生作詩曰:‘直須自到池邊看,今日誰非[鄭]校人?’”   鄭鄉(郑乡),◆同“鄭公鄉”。◆用以美稱人的鄉里。○[南朝][梁][任昉]《劉先生夫人墓志》:“蕪沒[鄭]鄉,寂寞[楊]冢。”○[唐][溫庭筠]《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僕射》:“[鄭]鄉空健羨,陳榻未招延。”○[清]丘逢甲《戲疊前韻柬同集諸君》之一:“卻教人憶泥中婢,八字牆高似[鄭]鄉。”   鄭俠圖(郑侠图),◆《宋史?鄭俠傳》載,[鄭俠]任監[安上門]職務時,以所見居民流離困苦之狀,令畫工繪成流民圖上奏,[宋神宗]看了以後,一夜睡不着覺,第二天下了責躬詔,罷去方田、保甲、青苗諸法。後以“鄭俠圖”代稱流民圖。○[清][查慎行]《送彭南陔赴長沙》詩:“[鄭俠]圖曾傷目擊,[陳琳]檄可愈頭風。”○[清][楊中訥]《高郵道中書事》詩:“空懷憂國[長沙]淚,難繪流民[鄭俠]圖。”○[清][陳學泗]《紀事》詩:“中丞欲請[敖倉]粟,司諫先陳[鄭俠]圖。”亦省稱“鄭圖”。○[清][張英]《贈螺浮黃門次龔合肥韻》:“親見閭閻凋敝甚,[鄭]圖還與繪千村。”   鄭舞(郑舞),◆[春秋][戰國]時[鄭國]的舞蹈。○《楚辭?招魂》:“二八齊容,起[鄭]舞些。”○[王逸]注:“[鄭]舞,[鄭國]之舞也。或曰:鄭舞,鄭重屈折而舞也。”○[漢][張衡]《南都賦》:“於是[齊]童唱兮列[趙]女,坐南歌兮起[鄭]舞。”   鄭五歇後體(郑五歇后体),◆[唐][鄭綮]的一種詩體。○《舊唐書?鄭綮傳》:“[綮]善為詩,多侮劇刺時,故落格調,時號‘鄭五歇後體’。初去[廬江],與郡人別云:‘唯有兩行公廨淚,一時灑向渡頭風。’滑稽皆此類也。”○《新唐書?鄭綮傳》:“[綮]本善詩,其語多俳諧,故使落調,世共號‘鄭五歇後體’。”   鄭五歇後(郑五歇后),◆指鄭五歇後體。○[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格局》:“上半部之末齣……宜作鄭五歇後,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結果。”○[陳多]注:“鄭五歇後,意猶‘歇後語’。○[唐昭宗]時人[鄭綮]善詩,詩中多用詼諧的歇後語,當時稱之為‘鄭五歇後體’。”參見“鄭五歇後體-鄭五歇後體”。   鄭五(郑五),◆1.[唐][鄭綮]。因排行第五,故稱。○《舊唐書?鄭綮傳》:“明日果制下,親賓來賀,搔首言曰:‘歇後[鄭五]作宰相,時事可知矣。’累表遜讓不獲。”◆2.指鄭五歇後體。○[清][易本烺]《雲杜故事》:“予聞之,因理前夢,為誦本詩集句:‘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泫然曰:‘公作[鄭五]告之矣!’”參見“鄭五歇後”、“鄭五歇後體-鄭五歇後體”。   鄭衛之音(郑卫之音),◆1.[春秋][戰國]時[鄭][衛]兩國的民間音樂。因不同於雅樂,曾被儒家斥為“亂世之音”。○《禮記?樂記》:“[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2.泛指淫靡的音樂。○《後漢書?循吏傳序》:“﹝[光武]﹞身衣大練,色無重采,耳不聽[鄭][衛]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明][劉元卿]《賢奕編?家閑》:“出入無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語、[鄭][衛]之音,未嘗一經於耳。”◆3.指靡麗的文風。○[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吾家世文章,甚為典正,不從流俗。○[梁][孝元]在藩邸時,撰《西府新文紀》,無一篇見錄者,亦以不偶於世,無[鄭][衛]之音故也。”參見“鄭聲”。   鄭衛(郑卫),◆1.[春秋][戰國]時[鄭國]與[衛國]的並稱。○《楚辭?招魂》:“[鄭][衛]妖玩,來雜陳些。”◆2.指[鄭][衛]二國的音樂。○[秦][李斯]《上書秦始皇》:“今棄叩缶擊甕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南史?蕭惠基傳》:“自[宋][大明]以來,聲伎所尚,多[鄭][衛],而雅樂正聲鮮有好者。”○[唐][白居易]《鄧魴張徹落第》詩:“眾耳喜[鄭][衛],琴亦不改聲。”◆3.指《詩經》中[鄭國]、[衛國]的民間歌詩。○[清]《<長生殿>序》:“[鄭][衛]豈導淫之作,[楚]騷非變雅之音。”◆4.古稱[鄭][衛]之俗輕靡淫逸,因以借指風俗浮華淫靡的地方。○[清][魏源]《江南吟》之一:“城中奢淫過[鄭][衛],城外艱苦逾[唐][魏]。”   鄭王(郑王),◆經學家[鄭玄]與[王肅]的並稱。○[清][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中衰時代》:“[晉]初郊廟之禮,皆[王肅]說,不用[鄭]義。其時[孔晁]、[孫毓]等。申[王]駮[鄭],[孫炎]、[馬昭]等,又主[鄭]攻[王],齗齗於[鄭][王]兩家之是非,而[兩漢]顓門無復過問。”   鄭圖(郑图),◆見“鄭俠圖”。   鄭司農(郑司农),◆指[漢]經學家[鄭眾]。因其曾官大司農,故稱。後亦用以稱譽博學的人。○[唐][高適]《酬秘書弟兼寄幕下諸公》詩:“多才[陸平原],碩學[鄭司農]。”   鄭鼠(郑鼠),◆《後漢書?應劭傳》:“昔[鄭]人以乾鼠為璞,鬻之於[周]。”○[李賢]注引《尹文子》:“[鄭]人謂玉未琢者為璞,[周]人謂鼠未腊者為璞。○[周]人遇[鄭]賈,人曰:‘欲買璞乎?’[鄭]賈曰:‘欲之。’出璞視之,乃鼠也,因謝不取。○《戰國策》亦然。今此乃云‘[鄭]人以乾鼠為璞’便與二說不同。此云‘乾鼠’,彼云‘未腊’,事又差舛。”後以“鄭鼠”比喻真偽混淆或以假亂真。○《全唐詩》卷七八七載《人不易知》:“[鄭]鼠今奚別,[齊]竽或濫吹。”○[唐][廣宣]《皇太子頻賜存問並索唱和新詩因有陳謝》:“[鄭]鼠寧容者,[齊]竽久舍諸。”參見“鄭璞”。   鄭市(郑市),◆《漢書?鄭崇傳》:“上責[崇]曰:‘君門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顏師古]注:“言請求者多,交通賓客。”後即以“鄭市”謂踵門者眾,門庭若市。○[唐][黃滔]《盧員外潯啟》:“伏以員外斷籯積學,計斗負才,龜鏡詞林,梯航陸海,是故門駢[鄭]市,俗墊[郭]巾。”   鄭氏群虎(郑氏群虎),◆[五代]時[鄭昌]八子的合稱。○[宋][葉廷珪]《海錄碎事?人事》:“[五代][閩中][鄭昌]有八子,皆以詞學聞,號‘[鄭]氏群虎’。”   鄭氏蟲(郑氏虫),◆指文辭訓詁之學。因[東漢][鄭玄]廣注典籍、質於辭訓,故稱。蟲,表示小技,含有輕視之意。○[明]徐渭《奉答青州贈鼉磯研》詩:“醉來好醮[張顛]髮,老去羞箋[鄭]氏蟲。”   鄭時門(郑时门),◆同“鄭莊驛”。◆[清][洪亮吉]《早發鄭州》詩:“適逢[秦]歲首,來過[鄭時]門。”   鄭聲(郑声),◆1.原指[春秋][戰國]時[鄭國]的音樂。因與[孔子]等提倡的雅樂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後,凡與雅樂相背的音樂,甚至一般的民間音樂,均為崇“雅”黜“俗”者斥為“鄭聲”。○《論語?衛靈公》:“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劉寶楠]正義:“《五經異義?魯論》說[鄭國]之俗,有[溱]、[洧]之水,男女聚會,謳歌相感,故云[鄭]聲淫。”○[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韶》響難追,[鄭]聲易啟。”○[明][楊慎]《升庵經說?淫聲》:“[鄭]聲淫者,[鄭國]作樂之聲過於淫,非謂[鄭]詩皆淫也。”○[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此《關雎》所以不作也,此[鄭]聲所以盈天下也。”參見“鄭音”。2.中醫病名。症狀為語言重複,聲音低弱,若斷若續。○[清][王夫之]《四書稗疏?論語?鄭聲》:“醫書以病聲之不正者為鄭聲,么哇嚅唲而不可止者也。”○《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陽明全篇>》:“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也。”注:“[戴元禮]曰:‘鄭聲者,鄭重頻煩,語雖謬而諄諄不已。’[張錫駒]曰:‘鄭聲者,神氣虛不能自主,故聲音不正而語言重複也。’”   鄭生谷(郑生谷),◆同“鄭谷”。◆[唐][岑參]《終南山雙峰草堂作》詩:“緬懷[鄭生谷],頗憶[嚴子瀨]。”   鄭生(郑生),◆[漢][劉向]《列仙傳?江妃二女》:“﹝江妃二女﹞出遊於[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僕曰:我欲下請其佩……(二女)遂手解佩,與[交甫]。○[交甫]悅受而懷之中,當心。趨去數十步視佩,空懷無佩。顧二女,忽然不見。”後世詞曲中簡稱[鄭交甫]為[鄭生]。○[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摺:“海岸東頭信步行,聽琴女子最關情。有緣有分能相遇,何必江皋笑[鄭生]。”◆补义条目■亦借指情郎。○明梁辰鱼《浣纱记·游春》:“下官微行,失帶禮物。卿是漢女,僕乃鄭生,敢借溪水之紗,權作江皋之佩,持此爲定,勿背深盟。”   鄭商(郑商),◆指[春秋][鄭國]商人[弦高]。○[秦]師將侵[鄭],適[高]入[周]經商,遇[秦]師於[滑]。○[高]以牛十二,謂奉[鄭]君之命犒師。○[秦]師以為[鄭國]有備,滅[滑]而還。事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國語?周語中》“[秦]師將襲[鄭]……是行也,[秦]師還”[三國][吳][韋昭]注:“[鄭]商覺之,矯以[鄭伯]之命犒之,故還也。”○[梁啟超]《變法通議?學校總論》:“販牛之[鄭]商,可以退敵師。”   鄭三絕(郑三绝),◆[唐][鄭虔]詩、書、畫三絕。用以稱譽人多才多藝。○[清][唐孫華]《輓王隨庵先生》詩之一:“才名其擬[鄭]三絕,翰札爭誇[顧]八分。”   鄭曲(郑曲),◆[春秋][鄭國]的樂曲。多指俗曲。○[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雖三調之正聲,實《韶》《夏》之[鄭]曲也。”○[范文瀾]注:“蓋譏其詞之不雅耳。”   鄭渠(郑渠),◆見“鄭國渠”。   鄭琴(郑琴),◆《列子?湯問》載:[鄭國]樂師[師文]琴技高超,“當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呂,涼風忽至,草木成實;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夾鍾,溫風徐迴,草木發榮;常夏而叩羽弦,以召黃鍾,霜雪交下,川池暴沍;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賓,陽光熾烈,堅冰立散;將終命宮而總四弦,則景風翔,慶雲浮,甘露降,澧泉涌。”後以“鄭琴”借指精湛超群的技藝。○[端方]《陶齋藏石記》卷五引[南朝][宋]《劉懷民墓志》:“[鄭]琴再寢,[吳]涕重零。”○[唐][元稹]《酬東川李相公十六韻》:“[鄒]律寒氣變,[鄭]琴祥景奔。”   鄭女花(郑女花),◆[春秋]時[鄭文公]妾[燕姞]夢見天使授己蘭花,後生[穆公]。見《左傳?宣公三年》。後即以“鄭女花”指蘭花。○[清][吳偉業]《題孫銘常畫蘭》詩:“[謝]家樹好臨芳砌,[鄭]女花堪照洞房。”   鄭女(郑女),◆1.指[夏姬]。○[鄭穆公]之女。○[漢][司馬相如]《子虛賦》:“於是[鄭女]曼姬,被阿緆,揄紵縞。”○[李善]注引[如淳]曰:“[鄭女],[夏姬]也。”一說,指[鄭國]的女子。○[呂向]注:“[鄭]女,[鄭國]之女。”◆2.指[鄭袖]。○[戰國]時[楚懷王]后([南后])。○《文選?傅毅<舞賦>》:“於是[鄭女]出進,二八徐侍。”○[李善]注:“《淮南子》曰:鼓舞或作[鄭]舞。○[高誘]注曰:[鄭袖]也。○[楚王]之幸姬。善歌舞,名曰‘鄭舞’。”   鄭牛觸牆成八字(郑牛触墙成八字),◆古諺語。形容[鄭玄]學識淵博,家畜亦受其影響。○[唐][白居易]《雙鸚鵡》詩“[鄭]牛識字吾常嘆,[丁]鶴能歌爾亦知”自注:“諺云:‘[鄭玄]家牛觸牆成八字。’”   鄭綿(郑绵),◆古代[鄭]地產的絲絮。語本《楚辭?招魂》:“[秦]篝[齊]縷,[鄭]綿絡些。”○[唐][韓翃]《魯中送從事歸滎陽》詩:“輕橐歸時[魯]縞薄,寒衣縫處[鄭]綿多。”   鄭履(郑履),◆《漢書?鄭崇傳》:“[哀帝]擢為尚書僕射,數求見諫爭,上初納用之。每見曳革履,上笑曰:‘我識[鄭尚書]履聲。’”後世即以“鄭履”美稱為官清正、敢於諫爭的人。○[南朝][梁][何遜]《早朝車中聽望》詩:“[蘧]車響北闕,[鄭]履入南宮。”○[唐][許渾]《宴餞李員外詩》:“[膺]舟出鎮虛[陳]榻,[鄭]履還京下[隗]臺。”○[宋][李劉]《滿庭芳?上程憲卓》詞:“[鄭]履聲傳,[倪]經業紹,半千賢運重開。”   鄭六(郑六),◆[唐]人傳奇故事人物。○[鄭六]在[長安]街上遇着一個美婦人,自稱[任氏],[鄭]追而求愛,遂同居。○[鄭]雖然知道她是狐妖,而對她的愛情十分深厚;她也對[鄭]忠誠,拒絕別人的強暴和誘惑。見[唐][沈既濟]《任氏傳》。後用為男女相愛之典。○[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也不是[崔韜]逢雌虎,也不是[鄭六]遇妖狐。”   鄭老(郑老),◆指[東漢][鄭玄]。○[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屬[山東省])人。隱居不仕。聚徒講學,潛心著述,注釋群經,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晉][束晰]《玄居釋》:“偶[鄭老]於海隅,匹[嚴叟]於僻[蜀]。”   鄭口(郑口),◆[黃河]在[鄭州]的河口。○[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黃河]在[鄭州]決口。○[鄭觀應]《盛世危言?治河》:“﹝[河水]﹞一決於[鄭口],而[徐][豫]被災;再決於[濼口],而[齊][魯]受害。”   鄭孔(郑孔),◆經學家[鄭玄]和[孔安國]的並稱。○[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學如[鄭][孔],文如[屈]、[宋]、[班]、[馬]者……上燭霄漢,與星月爭輝。”   鄭交甫,◆○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遊於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僕曰:‘我欲下請其佩。’……〔二女〕遂手解佩,與交甫。交甫悦,受而懷之中當心。趨去數十步視佩,空懷無佩。顧二女,忽然不見。”■后因以“鄭交甫”借指情郎。○唐李康成《玉华仙子歌》:“解佩空憐鄭交甫,吹簫不逐許飛瓊。”   鄭環(郑环),◆[春秋]時[晉][韓宣子]有玉環,其一在[鄭國]商人手中,[宣子]向[鄭伯]請環,[子產]弗與。事見《左傳?昭公十六年》。後以“鄭環”泛指珍貴的玉器。○[唐][張惟儉]《賦得西戎獻白玉環》:“自將[荊]璞比,不與[鄭]環同。”   鄭花(郑花),◆花名。即山礬。○[宋][黃庭堅]《戲詠高節亭邊山礬花》序:“[江]南野中有一種小白花,木高數尺,春開極香,野人號為鄭花。○[王荊公]嘗欲求此花栽,欲作詩而陋其名,予請名曰山礬。野人采鄭花葉以染黃,不借礬而成色,故名山礬。”○[宋][楊萬里]《雨中送客有感》詩:“老子今晨偶然去,李花全落鄭花開。”參見“山礬”。   鄭國三良(郑国三良),◆指[叔詹]、[堵叔]、[師叔]三個[鄭國]賢臣。語本《左傳?僖公七年》:“[鄭]有[叔詹]、[堵叔]、[師叔]三良為政,未可間也。”○[宋][無名氏]《喜遷鶯?賀生第三子》詞:“古今三絕,惟[鄭國]三良,[漢]家三傑。”   鄭國渠(郑国渠),◆古代[關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采納[韓國]水工[鄭國]的建議開鑿。歷時十餘年始成。渠長三百多裡,灌田四萬餘頃,[關中]成為沃野。○[漢][魏]時為[涇水]流域主要灌溉系統。○《史記?河渠書》:“而[韓]聞[秦]之好興事,欲罷之,毋令東伐,乃使水工[鄭國]閒說[秦],令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並[北山]東注[洛]三百餘里,欲以溉田……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鐘。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諸侯,因命曰[鄭國渠]。”○《初學記》卷六引作“鄭渠”。   鄭谷(郑谷),◆[漢][鄭子真]隱居[谷口]。見《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後以“鄭谷”泛指隱居地。○[唐][杜甫]《鄭駙馬宅宴洞中》詩:“自是[秦]樓壓鄭谷,時聞雜佩聲珊珊。”○[仇兆鰲]注:“《揚子法言》:‘[谷口][鄭子真],耕於巖石之下,名震京師。’”[唐][黃滔]《祭先外舅文》:“實期歸釣嚴灘,終棲鄭谷。戶外山碧,樽中酒綠。”   鄭公鄉(郑公乡),◆《後漢書?鄭玄傳》:“國相[孔融]深敬於[玄],屣履造門。告[高密縣]為[玄]特立一鄉,曰:‘公者仁德之正號,不必三事大夫也。今[鄭君]鄉宜曰[鄭公鄉]。’”後以“鄭公鄉”贊譽別人的鄉里。○[唐][皇甫冉]《館陶李丞舊居》詩:“詞藻世傳[平子]賦,園林人比[鄭公鄉]。”○[唐][李群玉]《經費拾遺所居呈封員外》詩:“唯應[孔北海],為立[鄭公鄉]。”○[清][趙翼]《新春宴集草堂》詩之三:“未便帶符[韓]尉座,已如里改[鄭公鄉]。”   鄭公聽履(郑公听履),◆同“鄭履”。◆[明][李東陽]《弘治己酉十月恭陪茂陵禫祭途次次韻答謝方石贈別》:“[鄭公]聽履星俱下,[列子]乘風氣可騎。”   鄭公泉(郑公泉),◆泉名。在[浙江][紹興][若耶溪]旁。○[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漸江水》:“[若邪溪]之東,又有[寒溪]。溪之北,有[鄭公泉]。泉方數丈,冬溫夏涼。○[漢]太尉[鄭弘]宿居潭側,因以名泉。”參見“鄭公風”。   鄭公里(郑公里),◆同“鄭公鄉”。◆[宋][張耒]《故僕射司馬文正公輓詞》之四:“曾過[鄭公]里,得御[李膺]車。”   鄭公風(郑公风),◆傳說中得神助之風。○《後漢書?鄭弘傳》“[鄭弘]字[巨君],[會稽][山陰]人也”[李賢]注引[南朝][宋][孔靈符]《會稽記》:“[射的山]南有[白鶴山],此鶴為仙人取箭。○[漢]太尉[鄭弘]嘗采薪,得一遺箭,頃有人覓,[弘]還之,問何所欲,[弘]識其神人也,曰:‘常患[若耶溪]載薪為難,願旦南風,暮北風。’後果然。故[若耶溪]風至今猶然,呼為‘鄭公風’也。”◆补证条目■传说中得神助之风。○宋刘辰翁《临江仙·辛巳端午和陈简斋韵》词:“癡心猶獨自,等待鄭公風。”   鄭工捐(郑工捐),◆[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河南][鄭州][黃河]決口,[清]政府借口治[河],頒布了“鄭工事例”,有錢的人按此“事例”可以捐官,叫做“鄭工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他還是的的確確的一位候補縣太爺呢,還是個老班子。不然早就補了缺了,只為近來又開了個鄭工捐,捐了大八成知縣的人,到省多了,壓了班。”   鄭服(郑服),◆[漢]經學家[鄭玄]與[服虔]的並稱。○[清][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分立時代》:“北學,《易》、《書》、《詩》、《禮》皆宗[鄭]氏,《左傳》則[服子慎]([服虔]字)。○[鄭]君注《左傳》未成,以與[子慎]。見於《世說新語》。是[鄭][服]之學,本是一家,宗[服]即宗[鄭],學出於一也。”   鄭風(郑风),◆1.指鄭公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漸江水》:“[弘]([鄭弘])少以苦節自居,恒躬采伐,用貿糧膳,每出入溪津,常感神風送之,雖憑舟自運,無杖楫之勞,村人貪藉風勢,常依隨往還。有淹留者,徒輩相謂:‘汝不欲及[鄭]風邪?’其感致如此。”參見“鄭公風”。2.《詩》十五國風之一。   鄭旦(郑旦),◆[春秋]末年[越國]美女名。相傳曾與[西施]同時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為妃。○[漢][袁康]《越絕書?內經九術》:“[越]乃飾美女[西施]、[鄭旦],使大夫[種]([文種])獻之於[吳王]。”○[晉][葛洪]《抱樸子?博喻》:“多力何必[孟賁]、[烏獲],逸容豈唯[鄭旦]、[毛嬙]。”○[明][屠隆]《綵毫記?羅襪爭奇》:“分甚麼醜和妍,總不辨[西施]、[鄭旦]。”   鄭草(郑草),◆《後漢書?郡國志四》“﹝[東萊郡]﹞[不其侯國],故屬[琅邪]”[劉昭]注引[晉][伏琛]《三齊記》:“[鄭玄]教授[不其山],山下生草大如薤,葉長一尺餘,堅刃異常,土人名曰[康成]書帶。”後以“鄭草”為書帶草的別稱。○[明][袁宏道]《至日集山響齋送陶孝若諭祁門》詩:“[鄭]草終為帶,[楊]經竟是蟲。”   鄭白(郑白),◆1.[戰國]時築[鄭國渠]的[鄭國]與[漢武帝]時築[白渠]的[白公]的並稱。○《晉書?苻堅載記上》:“[堅]以[關中]水旱不時,議依[鄭][白]故事,發其王侯已下及豪望富室僮隸三萬人,開[涇水]上源,鑿山起堤,通渠引瀆,以溉岡鹵之田。”◆2.[鄭國渠]和[白渠]的並稱。在今[陝西]省境。○[漢][班固]《西都賦》:“下有[鄭][白]之沃,衣食之源。”○《文選?左思<吳都賦>》:“繞霤未足言其固,[鄭][白]未足語其豐。”○[劉逵]注:“[鄭][白],二渠名。”○[南朝][梁][劉孝標]《<金華山栖志>序》:“良田區畛,通接山泉,膏液鬱潤肥腴。○[鄭][白]決[漳],莫之能擬。”   嚴鄭(严郑),◆[漢]隱士[嚴君平]、[鄭子真]的並稱。○[三國][魏][嵇康]《幽憤詩》:“仰慕[嚴][鄭],樂道閑居。”○[唐][杜甫]《渼陂西南臺》詩:“勞生愧[嚴][鄭],外物慕[張][邴]。”參閱《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   先鄭(先郑),◆指[東漢][鄭眾]。○[鄭眾]和時代稍後的[鄭玄]都曾注解古代經書。後代注疏家為分別二[鄭],以[鄭眾]曾任大司農,因稱[鄭司農];又因[鄭眾]輩行在先,故稱[眾]為先[鄭],[玄]為後[鄭]。   毛鄭(毛郑),◆[漢]代《詩經》學者大、小[毛公]及[鄭玄]的並稱。○[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晉][豫州]刺史[孫毓]為《詩評》,評[毛][鄭]、[王肅]三家同異。”參見“毛詩”、“毛傳”。   馬鄭(马郑),◆[東漢][馬融]與[鄭玄]的並稱。兩人皆為經學大師。○[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序志》:“敷讚聖旨,莫若注經,而[馬][鄭]諸儒,宏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唐][張說]《元城府左果毅贈郎將葛公碑》:“公生而開朗,長而英拔,非因[馬][鄭]之學,動合禮經;不待[孫][吳]之書,暗同兵法。”○[清][劉大櫆]《送佟受茲侍讀視學陝西》詩:“學人收[馬][鄭],文士得[揚][班]。”   流鄭(流郑),◆古代[鄭]地流行的民間俗樂。○[漢][桓譚]《新論?啟寤》:“玄酒不如[蒼吾]之醇,控揭不如流[鄭]之樂。”○[三國][魏][曹丕]《善哉行》之二:“流[鄭]激[楚],度宮中商。感心動耳,綺麗難忘。”參見“鄭聲”、“鄭衛之音”。   孔鄭(孔郑),◆[漢]經學家[孔安國]與[鄭玄]的並稱。○《舊唐書?崔仁師傳》:“時校書郎[王玄度]注《尚書》、《毛詩》,毀[孔][鄭]舊義,上表請廢舊注。”   賈馬許鄭(贾马许郑),◆指[漢]朝的四位經學大師:[賈逵]、[馬融]、[許慎]、[鄭玄]。○[梁啟超]《萬木草堂書藏徵捐圖書啟》:“迄[同光]以後,而[賈]、[馬]、[許]、[鄭]之學萌芽間出。”   賈馬服鄭(贾马服郑),◆指[漢]朝的四位經學大師:[賈逵]、[馬融]、[服虔]、[鄭玄]。○[清][江藩]《漢學師承記?洪榜》:“心性之說,[賈]、[馬]、[服]、[鄭]所不詳,今為[賈]、[馬]、[服]、[鄭]之學者亦不得詳。”   許鄭(许郑),◆[東漢]經學家[許慎]、[鄭玄]的並稱。○[清][黃遵憲]《感懷》詩:“洎乎[許][鄭]出,褎然萬人傑。”○[梁啟超]《變法通議?學校總論》:“其有通人志士,或箋注校勘,效忠於[許][鄭];或束身自愛,歸命於[程][朱]。”   後鄭(后郑),◆[鄭玄]的別稱。○[鄭玄]注《周禮》,多引[鄭興]、[鄭眾]父子之說,後人因稱[鄭玄]為“後鄭”,[鄭興]父子為“先鄭”。   關馬鄭白(关马郑白),◆[元]代四大雜劇作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的並稱。參閱[元][周德清]《〈中原音韻〉起例》、[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詞曲》。   富鄭公(富郑公),◆即[富弼]。○[宋]時名相。曾封[鄭國公],故稱。○[宋][吳坰]《五總志》:“[富鄭公]初不識[許我],聞其名,遽召見之。”○[清][方苞]《答某公書》:“以[富鄭公]之賢,而[蘇洵]憂其無成。”   服鄭(服郑),◆[東漢]末經學家[服虔]與[鄭玄]的並稱。○[清][王韜]《何陋軒記》:“近世之所謂陋者,豈第居室而已哉?口誦[服][鄭],貌託[程][朱],宗[漢]紹[宋],妄立門戶,此學問之陋者也。”   放鄭(放郑),◆《論語?衛靈公》:“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後以“放鄭”謂棄絕淫靡之音。○[唐][司空圖]《成均諷》:“雖循機之思,必無謝于繼《韶》;而制俗之規,猶未先于放[鄭]。”   繁鄭(繁郑),◆猶繁重。○[章炳麟]《訄書?訂文》附《正名雜義》:“此於儷辭,固傷繁鄭。”   二鄭(二郑),◆指[唐][鄭從讜]與[鄭畋]。○《新唐書?鄭從讜傳》:“初,盜流中原,[沙陀]彊悍,而卒收其用者,蓋[從讜]為[太原]重也。時[鄭畋]以宰相鎮[鳳翔],移檄討賊,兩人以忠義相提衡,賊尤憚之,號‘二[鄭]’云。”   阿鄭之化(阿郑之化),◆指[子奇]治[東阿]而使[東阿]大化,[子產]相[鄭]而使[鄭國]“內無國中之亂,外無諸侯之患”事。事見[漢][劉向]《說苑?政理》。此偏指[子奇]治[東阿]事。○《金石萃編?漢李翕西狹頌》:“弱冠典城,有[阿][鄭]之化。”   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京剧曲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