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青年的手机铃声“叮叮叮——”一个援沪爱心蔬菜包里响起了手机铃声。原来是一位扬州姑娘打包蔬菜时,不小心将手机放进了包裹。第二天,手机就被送回了扬州。
“手机一日游”的新闻,引起了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的注意。他第一时间与青年编导杜竹敏一起创作了评弹作品,以拟人视角讲述了这则上海抗疫期间的小插曲,以评弹形式表达上海人民对各地支援的感谢。
从看到新闻,到在线上推出作品,仅用了四五天时间。“我们评弹团作为‘文艺轻骑兵’,就是要及时捕捉人们身边的感人故事。”高博文说。
这个故事是上海评弹团几十年来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日前,上海评弹团被评为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作为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上海评弹团每年扎根基层社区演出近4000场,覆盖上海全市10多个区、30多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受益群众达50万人。此外,该团还连续多年在上海市静安区文化馆开展“评弹天天演”活动,已累计演出3000余场,在上海南京西路等地开展“评弹周周演”活动2000余场。
2021年以来,上海评弹团落实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关于“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的要求,加强对“五个新城”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断拓宽公益演出半径,推出“‘美丽奉贤’戏剧节·经典评弹展演”活动,将优质作品送到奉城、四团、邬桥等村镇。
演出要靠作品支撑。近年来,上海评弹团紧跟时代步伐,创作出多部主题鲜明、感染力强的优秀作品。比如,2020年疫情期间创作的抗疫主题作品《手机又响了》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被评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曲艺作品。
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上海评弹团积极整合数字文化资源,开辟网络传播新渠道。比如,与国家大剧院合作推出“人生若只如初见”——评弹名家演唱会,播放量超2500万次;在微信平台开设“网络乡音书苑”,播放经典书目视频,已更新120多期。
为了提升市民的美育水平,上海评弹团打造了多个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比如,“宝贝来看戏”“咚格里格咚——评弹与少年”品牌活动,获评上海市民文化节“优秀市民美育项目”。此外,上海评弹团还在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开设评弹艺术赏析、评弹基础表演等课程,与上海老年大学合作打造评弹“金色课堂”。
高博文介绍,2022年,上海评弹团将继续发挥“文艺轻骑兵”作用,积极传播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
(本报记者 韩业庭)
最是文艺青年使用的手机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