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啦啦的爱你铃声浙江24小时
杭州一家医院的东北角,有一扇不锈钢大门。门背后,是三间独立的屋子,从左往右,一间10多平方米的太平间,一间杂物间,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
今年是57岁的吴光荣守在这里的第12年。12个365天,他送走了4000多名逝者。他的工作,就是将逝者从病房送到太平间,帮他们清洁整理遗容,并帮家属衔接殡仪馆处理善后事宜。“我来接你出院。”这是吴光荣这12年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吴光荣不是入殓师,他说自己是守门人。
他对时间没有特别清晰的概念,手腕上那只表与其说提醒他昼夜更替,倒不如说提醒他珍惜当下。
从2008年开始,杭州殡仪馆派驻了16名类似的守门人进驻杭州多家医院太平间,他们年龄多在40到60岁之间。他们是一群更懂得生命意义的人。
1 入行12年
20多平方米的房间,被隔成了两间。里间是吴光荣的卧室,一张床,一张书桌,衣柜、电视、冰箱,简单而整洁。外间是接待室,靠墙的是沙发和茶几,吴光荣在太平间里帮逝者整理的时候,家属们在这里等。
小小的接待室里,有时候是沉默的,有时候响起啜泣声,有时候充满撕心裂肺的哭声。告别,终究是人们要学习一辈子的功课。
墙上有两面锦旗,都是服务过的逝者家属送的。
“在我们这代人的传统观念里,收到锦旗是很光荣的。我怎么也没想到,这份曾人人都忌讳的工作,也会让我受到表彰。”
吴光荣老家在江西,他文化程度不高,1996年来杭州谋生,在冰箱厂、电视机厂都做过,还去工地打过零工。
2004年,杭州殡仪馆公开招聘,他应聘成功,开始从事礼仪出殡。
老婆不在意,但吴光荣还是没跟家里其他人说。“在农村,别人知道我是干这个的,会瞧不起我家。”
刚进殡仪馆半个月,他还不适应,梦到过自己进了火化炉。后来真正接触到遗体之后,他就不再害怕。
“他们只是停止了呼吸,其他跟我们都一样。”
2008年,他进驻这家医院,一个人负责医院逝者的殡殓服务。
他平均每个月要服务26名逝者。冬夏两季是比较忙的时候,多的一天要服务四五名逝者。
12年下来,他给4000多名逝者送行过。
2 我来接你出院
吴光荣的手机铃声很响,他生怕错过每一个工作电话。“接到医院通知,我要第一时间出发。那是对逝者的尊重。”
电话挂断后,他以最快的速度穿戴好,5分钟后就能推着遗体转运车赶到病房。
跟护士核实信息后,吴光荣对着逝者三鞠躬。
“我来接你出院。”推车前,他会轻声告别。年纪大的,称呼大伯大妈。差不多年纪的,叫兄弟小妹。
逝者被送往太平间。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是吴光荣和他们独处的时间。
在帮逝者净身或换衣前,他会先向遗体鞠个躬,说:“下面由我为您服务。”然后,穿戴好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开始工作。
人过世后,体温在短时间内可能还会有所升高,身上容易有水肿,热水会使身体起水泡,冷水则能帮助降温。
用冷水擦身,整理面容,穿衣……一系列动作,吴光荣很熟练,但要花费不少精力。
偶尔,他会自言自语。
“父母都已经尽力了。你安心走好。”
“大妈,你的子女都很孝顺,一路走好。”
……
之后,吴光荣就把空间留给家属。
送遗体上车去往殡仪馆,他会再鞠上一躬。
3 左边1号柜,和那些告别的泪水
一般来说,太平间里的温度会相对低一些。
每天早上6点,吴光荣都会打开紫外线进行室内消毒。
太平间里一共6个遗体柜。上排左边1号柜里那位男性,3年了,没等来家属。吴光荣有时会唏嘘,他默默尽着自己的义务,给予这个“他”最起码的尊重。除了时常确认冷藏柜是否运作正常,每隔两三天,他都会打开看一看情况,斟酌是否要送到殡仪馆保存,“殡仪馆的设备相对医院太平间要更好一些。家属会来的吧,可能只是一时联系不上而已。”
曾有个19岁男孩出车祸没能救回来,父母离异。吴光荣几次电话联系,父亲都说没钱。“我跟他说,儿子叫了你这么多年爸爸,有钱没钱,你都应该来把孩子接走。”吴光荣每个星期都打一个电话,一年之后,父亲终于接走了儿子。
守着太平间,吴光荣看过太多真实的人世间。
吴光荣印象最深的是一对姐妹,五六十岁的年纪,看着挺文气。
她们跟吴光荣说,希望先不要将老父亲遗体放入冷藏柜。大概有5个小时,姐妹俩一直守着老父亲,摸摸父亲的头,拉拉他的手,然后低头亲吻父亲的脸。“低声说话,边说边默默流泪。”
还有一次,他还没将遗体车推出病房,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扑通”一下跪倒在他面前,哭着喊:“叔叔,求你不要把我妈妈带走。”
还有一次,看到一个家庭因为一场火灾而破碎,连见惯生死的吴光荣也“哇”一声哭了起来……
4 道别时,从不说“再见”
这12年,吴光荣的工作时间大部分是晚上和凌晨。
有家属看他辛苦,会偷偷塞红包给他,或者递给他香烟,他都拒绝了。“千万别,十多年前就戒烟了。这是我的工作,我是拿工资的,心意我领了。”
白天的时候,吴光荣就在医院里待命。因此,他的活动范围是医院方圆一公里之内,有时去附近公园转转。“十多年了,都没有出去过,只知道主干道,其他小路各种改造,完全不认得了。”
临时有事要离岗一两个小时,他就让驻点医院的同事帮忙顶下。一年下来,他休息的天数不超过一周。
他的儿子儿媳都在杭州殡仪馆工作,在余杭买了房。两个孙女从小跟着他长大。“她们都长得挺好的。”
看到逝者的家属在哭,孙女还会在门口安慰:“不要哭,让他睡一下。”
他说,因为职业特殊,他不太串门,顶多在微信上聊个几句。偶尔串门,道别时,吴光荣从不说“再见”,而是说“身体保重”。
贼啦啦的想你手机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