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北湖第二小学全链条发力,打开幸福教育新格局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列车奔向北京城笛子简谱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孔 茜 易 雪   面对教育生态的逐步优化,济宁市北湖第二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加强“五项管理”,以减负、增效、提质为出发点,利用学校管理、师资及教育资源优势,深入探索“1+X”课后服务模式,用爱接力,延续温暖,构建起课内外结合、家校共建的良好育人生态。   打造精品特色社团   为学生健康成长赋能   广阔绿茵操场、宽敞的篮球场、平整的乒乓球桌……12月22日下午,在一阵悦耳的歌声中,济宁市北湖第二小学的学生们纷纷奔向喜爱的兴趣社团,开启新一天的幸福学习之旅。   当日,在蓝红相间的篮球场内,每五六名学生自成一组围成一圈,手持篮球、网球躬身向前,在篮球教练的指挥下进行着左右手交替运球训练,学生们专注的神情与熟练的动作,看后不禁为之动容。“篮球是我的爱好,打篮球不仅可以提高的体格,还可提升我的耐力、速度和恒心。”在篮球上尽情挥洒汗水的学生林旭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参加篮球社团与他而言有着非凡的意思,因为未来之路,专业篮球的学习是他的梦想。   如果说参加社团学习的动力源于学生兴趣,那么作为指导教师则源于担当与责任。身为校内体育教师的李兵,为使热爱篮球的孩子得到系统专业地学习,他便利用自己专业所长自愿开设了篮球社团。经过一周五节的社团培训,学生们除篮球技术得到提升外,综合素质也有所提高。“篮球属于竞技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李兵说。   这边赛场上学生们挥汗如雨,那边音乐室内琴声亦是不绝于耳。古筝社团内,学生们抚琴而坐,跟随乐谱弹奏训练。在音乐教师吉丽星眼中,开设古筝社团既是她所学古典音乐专业的教育延伸,更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音乐素养的有效媒介。   “为打造精品社团课程,学校利用已有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济宁市北湖第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贾涛表示,社团活动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在整合校内老师资源的同时,高标准引入社会资源,聘请具有专业能力的社会志愿者与学校教师一同开设体育、艺术、科创、生活等多板块兴趣社团15种,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爱好需求,为学生课后服务时间提供了更多个性发展的空间。   寓教于乐助推“双减”   提质增效打造育人新名片   课后延时服务作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之一,从课后服务实施效果来看,是一件多赢的事情。为此,济宁市北湖第二小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多元发展的主体价值,协同合作的发展趋势,深入探索“1+X”课后服务模式,注重过程管理,创新服务内容,组建教研共同体。除适时安排文体、科普、艺术、健身、生活等社团或兴趣小组活动外,持续深耕基础性课业辅导领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而所谓基础性课业辅导并非单纯的作业辅导,其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及多元性。“课业辅导分为作业辅导及班级社团两部分。”语文教师李妍称,课业辅导是课后管理的重要一环,在课后辅导中,通过专业任课教师的答疑解惑、现场辅导有助于学生作业的自我管理,提高家庭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确保课堂与课后“无缝对接”、确保作业管理制度“有效落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课业辅导后的班级社团活动,所开设的活动一周五天的场场不重样。“周一会举行趣味诵读古诗活动,周二会开设书法课,周三是创意绘画,周四是趣味游戏……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更加乐于思考、表达。”李妍说。   “每天下午放学后的第一时段为作业辅导,一二年级作业辅导时段以语、数老师合作搭配为主,三至五年级则以语、数、英合作搭配为主,第二时段为社团活动。”济宁市北湖第二小学副校长李永勤介绍,为挖掘资源潜力,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培养,学校实施“1+x”课后服务模式。“1”为学校提供基础性服务,包括当天教学内容巩固与复习、作业辅导与检查、教师答疑、预习、自主阅读等;“x”则指学校适时安排文体、科普、艺术、健身、生活、劳动实践等社团或兴趣小组活动。   为丰富课业辅导的多元性,以班级社团为例,社团由学科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因班制宜地开设学科类项目辅导或户外拓展类项目辅导,每周课程菜单要相对固定,以班级为单位,与辅导作业的教师进行班级绑定制,注重协作,合理轮值,科学设置辅导内容,平均分配辅导时间,力求“一班一案”,凸显班级特色及成果,提高教育服务温度。   全链条发力推动“减负提质”   构建家校共建良好育人生态   为真正落实“双减”政策,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济宁市北湖第二小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从减负、增效、提质为出发点努力打造“一校一策”育人新模式。   “学校按照‘公开自愿、家校共建、安全为要、科学发展’的原则实施课后服务。”李永勤说,采取“学校组织、班级汇总、统筹分组”的方式开展,建立以教师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教师+家委会、教师+社区服务”两种服务形式,形成内容完善、载体丰富、常态参与的课后教育体系。不断创新教育服务体系,增强教育服务功能,切实缓解家长实际困难。   与此同时,重视家长知晓情况,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管理制度、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接送学生时间等,学校、家长、学生三方签字,明确各方责任,强化监管功能,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并不定期开展调查问卷或家长会,征求家长问题、意见。   为保障课后服务有序、有质开展,学校成立了课后服务管理小组,全面监管课后服务运转。并通过小组成员定时巡查,及时掌握学生到课率及教师到岗情况,做到巡查、考勤双管齐下。针对低年级学生上下课安全问题,学校采取教师护送制度,待课后服务全部结束后,学生以社团、班级为单位有秩序到相应指定地点集合放学,由负责的教师安全护送学生到接送岗。   “下一步,我们在尽量尊重家长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学校情况进一步优化社团课程,拓宽学生参与面,使社团课程更具创新性、持续性。”贾涛表示,通过对学校课后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彰显“诗书校园”的办学特色,构建课内外结合、家校共建的良好育人生态,提升教育服务的温度。   笛子曲列车奔向北京曲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