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国最早的诗人是谁吗?(一)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丑八怪高潮部分怎么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诗词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接下来我计划写一系列关于诗人的文章,希望大家支持和喜欢。   百度百科中对“诗”的解释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统称为诗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   百度百科对“词”的简介是“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词是合乐的歌词,由于这种文体对音乐的依附性,决定了词在体制风格上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词必须有词调,词调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的名称叫词牌。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是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说到最早的诗词,自然会想到《诗经》与《楚辞》。《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开端,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其作者大都已不可考。《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其作者屈原,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政治家、诗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屈原于公元前340年夏历正月初七诞于楚国丹阳(次年居乐平里),《屈子传》曰:“适逢寅年寅月寅日,“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千载难逢,万不及一,大吉大利,因而伯庸给儿子取名“平”,字“原”。平者方正,象征着天;原者宽平,象征着地;天地人合一,将来这孩子必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楚之栋梁、柱石!”   屈原抓周   《屈子传》写道,屈原抓周时,抓到一枝玉雕白色兰花,当时众人见到此场景有鼓掌的,有欢笑的,有赞美的,有摇头的,有惊异的,还有在交头接耳的。屈原的母亲见此双眉紧锁,满脸阴云,哭诉道,“平儿竟然抓了一只玉兰,这是女子才会做的,说不定将来会长成一个花花公子,如何还能期盼他成才”。然而屈原的父亲伯庸的心态跟妻子截然相反,“看着玉兰花,亭亭玉立,皎洁潇洒,清香四溢,这是美丽的天使,圣洁的化身。平儿今天抓了一枝白玉兰,日后必有玉洁冰清的品格,超尘脱俗的节操。”   照面井   屈原七八岁时,长得肌嫩皮细,粉面朱唇,身材修长,举止文雅,已是翩翩少年郎。喜欢用各种花草妆扮自己,仿佛他来自大自然,又要还原于大自然,要将自己妆扮成一个美丽与芬芳的统一体。妆扮完之后,他不敢再到家里的水缸上去照,怕母亲见了会伤心,说他没有男子汉气概。所以他想自己挖一口井,以井代缸。屈原牢记父亲给他讲的那些古代圣君贤臣的故事,父亲曾强调说,一个人保持衣着和外貌的整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不要使自己的心灵蒙上世俗的尘埃。因此,屈平要挖的这口井,不仅要能照出自己的衣着外貌,还要能反映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自己的肉体和心灵永远保持干干净净。   一个人挖井不是一件易事,挖了二十一天之后仍不见一滴水,此时的屈原腰酸腿麻,两臂肿痛,十个手指都磨出了血泡。突然,灵光一闪,他想到了齐桓公率兵伐山戎的故事。故事讲得是春秋初叶,山戎侵犯中原,齐桓公率兵攻打。在伏牛山时,山戎截断取水的道路,军情岌岌可危。齐桓公命人凿山取水,面对山高坡陡,乱石嶙峋,公孙隰朋进谏,“臣闻蚁穴居知水,当视蚁蛭处掘之”,“蚁冬则就暖,居山之阳,夏则就凉,居山之阴。现为冬月,必在山之阳,不可乱掘。”士兵按着公孙隰朋的方法,果然挖掘到了水源。屈原按着这个方法,寻找到一处地皮润湿,草木茂盛的地方,石壁上还布满了苔藓,屈原断定这里必定水源旺盛,于是开始在这里挖掘。果然没有多久,就挖出了一口水井。   井挖成后,屈原每天清晨起来,都会跑到井边来梳头洗脸,整理衣冠,并用香艳的花卉妆扮自己,然后坐在井边,回想自己前一天的行为举止,检查自己的心灵是否沾上了灰尘。附近的居民听闻讯,也纷纷跑到井边来照面照心。   相传这口井能分善恶。善良的人们来到井边,越照越英俊,越照越聪慧。而那些心地肮脏的恶人,只要往井边一站,水面上会立刻显出一个丑八怪来,吓得他们胆裂魂飞,逃之夭夭。   后世人为了纪念屈原,曾多次整修这口水井。无论是当地百姓,还是外地的游人,来到井边,必定弹冠振衣,照面照心。   石洞读书   屈原自小嗜爱读书,读书多而杂。虽然成绩十分优秀,但是因为总看些与学业无关的书,提一些稀奇怪诞的问题,致使老师对他并不是十分满意。但是屈原的父亲并不同意老师的见解,他认为爱好广泛,知识面宽阔并没有什么不好,光学课堂上老师教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以整个社会为课堂,掌握先人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   因屈原经常在放学之后很晚才回家,家里人以为他是在学校学习。后来发现跟屈原同行的小伙伴都很早就回家了,也没看到屈原的影子,问屈原他也不回答。回来屈原的姐姐偷偷跟踪屈原,才发现他在一个天然石洞里读书。   屈原非常喜欢在石洞读书,洞内有石凳、石桌、石床、石几,幽静清凉,是一个酷暑季节读书的好地方。他时常去找樵夫、猎户、渔翁、蚕女、巫师、庙祝,向他们采集民间歌谣,再来这石洞里记录、整理、吟诵。聚沙成塔,积腋成裘,这里成为了书籍的海洋,是屈原成长的精神食粮。   据说屈原开始收集这些民间歌谣,是因为有次他在石洞读书睡着,梦到一位仙子告诉他“真诗在民间”。   巴山野老授经   一年冬天,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忽一苍老的声音由远及近,来到门前敲门。屈原开门只见是一个驼背老人,长相丑陋邋遢,自称巴山野老,想借宿一宿。   屈原不以貌取人,吩咐厨房烧饭。饭菜端上来之后,屈原递筷盛粥,双手呈献。然而老人并无感激之情,并吼道“无酒何以进食!”屈原连忙亲自烫酒,并又加菜,野老这才动起筷子来,吃了个盘光碟光。   酒足饭饱后,野老放肆地翻阅屈原的书简,问东问西。之后野老才露出笑容,称赞其将来必定大有作为。他告诉屈原视野一定要宽阔,说“读书好比游泳,要选择既宽且深的江河湖海,到那儿去搏击风浪,在知识的海洋中拼搏奋进”。讲解中,野老说到一连串书名,屈原虽过目成诵,但野老说得过快,难以记全。屈原对老人然起敬,深施一礼,尊称“恩师”,请他复述那些尚未记清的书名。野老变得和颜悦色,但并没应允,只说夜深要休息了。屈原自然明白野老的心意,并不强求。   野老虽说要休息,但是并不上床。要屈原为他烧水洗脚,暖被窝,然后再偎脚。屈原皆欣然而为,野老心满意足,赠送他两句诗“学海万里勤是舟,书山千仞志为梯。”   一夜过后,野老辞别屈原,临行前将一口袋托屈原保管。然而半年之后仍未见野老归来,屈原打开口袋发现里面装的全是书,野老提到的那些书都在其中。从此,屈平如饥似渴地刻苦攻读,开启了崭新的知识领域。   丑八怪高潮部分曲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