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夕阳红 做新时代快乐人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老二口学毛选曲谱2018-10-22 11:14 | 温岭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 郑灵芝 王萍 陈远笛 通讯员 金云国 王凌云   做新时代的老人是幸福的。温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注重老年人的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如今,许多老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多彩,他们敢于走出去尝试各种新事物,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老人”。   他们不会念念不忘自己的生理年龄,永远不会说“我年纪大了,这是你们年轻人的事”。在他们看来,退休了,我的时间我做主,大千世界,春去秋来,有那么多地方那么多新生事物想尝试。总之,他们的心态永远充满好奇。   他们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仅是看书,学摄影、学书法、学唱歌、学跳舞,还学种花、学手工等等。学习如同吃饭睡觉,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需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言传身教,力所能及的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给身边的人带去温暖和微笑。   最美不过夕阳红,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老人,一起来倾听他们的幸福故事。   把晚年生活过成诗和远方   身着一身笔挺的西装,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温岭中学退休教师戴明俊带着老伴李秀娟,走过了二三十个国家和地区。   “以前太忙碌,没时间享受生活,如今退休了,不妨把脚步放慢,细细品味生活。”戴明俊今年70岁,李秀娟比他小6岁,夫妻俩把晚年生活过成了幸福的模样。   退休9年 游玩30多个国家   2009年泰国、柬埔寨,2011年美国、澳大利亚,2012年中国香港、澳门,2013年新马泰,2014年法国、德国……2018年波兰、捷克、匈牙利。   这是戴明俊的旅游清单,着实让人羡慕。每年,他都会携妻子一起去旅游,退休9年来,两人共走了二三十个国家和地区。“虽然我们老了,但旅游可以锤炼我们的意志,保持优雅和活力。”戴明俊说,环游世界是自己年轻时的心愿,如今已经实现了。   虽然每次旅游都是跟团的,但戴明俊和李秀娟能把行程安排得丰富充实。“到了法国一定要去卢浮宫看看,到奥地利一定要去维也纳听一场演唱会,美丽的多瑙河让人陶醉。”戴明俊说,这些景观曾在书本里看过,有幸亲临,有着一番不同的感受。   旅途中,有很多场景让夫妻俩印象深刻。   澳大利亚之行,他们在路边看到了袋鼠和考拉,还喂了食。牧场里,成群的羊群很壮观。戴明俊说,用手抚摸绵羊,感觉就像在拍电影。   “参观匈牙利布达佩斯著名的渔人堡建筑,感觉像迷宫一样神秘;到世界最美的奥地利小镇哈尔斯塔特,发现那里的村舍宛如画中般美丽;在捷克最时髦的温泉小镇卡罗维瓦利泡温泉,是别样的享受;去新西兰罗吐鲁阿感受当地毛利人的悠久文化,开阔了眼界……”戴明俊说,旅途中的宏伟建筑和异域风情让人充满遐想,流连忘返。   国外游收获分享的快乐   除了看风景和感受当地风土人情,懂得生活的戴明俊夫妇总能找到额外的快乐。“在德国,我们喝过当地醇正的啤酒,也像年轻人一样开怀畅饮。在意大利,入住宾馆后,我们找了一个小酒吧小坐,听着舒缓动听的音乐,品尝着当地的红酒,微醺一下。”戴明俊说,每到一个地方,他们会把自己融入当地生活,像绅士一样优雅,像牧民一样豪放,像孩子一样可爱,年龄早已抛诸脑后,只为了尽情享受生活。   听说年轻人流行去北欧看北极光,去年,戴明俊夫妇安排了瑞典、挪威和芬兰的北欧之旅,虽然没能如愿看到北极光,但是走过这些如童话般美丽的国度,已让他们很知足。   购物,也是夫妻俩旅途中的一大兴趣。在新西兰之行中,他们买了羊毛毯子带回国。“是纪念品,也是为了享受生活。”   制定旅游相册,感染着身边的老年人   拍照,在夫妻俩看来,是旅途中最浪漫的事。“不用带相机,一个智能手机便能搞定。”戴明俊特意学习了一些摄影技巧,还下载了一款影集制作软件,把每一次旅行的照片都做成一个影集,配上背景音乐。“这是无可取代的回忆。”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环游世界,看庭前花开花落。”生性爽朗的戴明俊也愿意分享国外游的经历,浪漫的影集传到朋友圈,都会获得数百个点赞,也感染了身边的老年朋友。他们也和戴明俊夫妻一起组团出国旅游。   “戴老师,帮我看一下这个奶粉适合几岁孩子喝?”“戴老师,香水的生产日期是什么时候?“这个红酒是哪国产的?”伙伴们不懂英语,于是,曾是英语老师的戴明俊成了最忙碌的人,会一一替他们解答。   戴明俊说,旅游大大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也给他们平淡的晚年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我也希望有更多的老年人,和我们一样走出去,过不一样的晚年生活。”   明年,戴明俊夫妇计划去非洲和南美洲旅游。“埃及是文明古国。墨西哥和巴西有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在欣赏不同的风土人情的同时,还能与学生团聚在异国他乡,想想都觉得好期待。”   教英语学唱歌,忙碌的日子很充实   除了旅游,戴明俊的日常生活也安排得井井有条:周一上午给老年大学学生上英语课,下午忙温岭中学退休分中心的事宜,周四上午老年大学学习歌曲、周五下午学习烹饪……戴明俊不仅是老年大学的一名英语老师,也是那里的学生,还身兼温岭中学退休党支部书记、温岭中学退休中心主任,他的生活可以用“忙碌”来形容。   在戴明俊的英语课上,一共有52名学生,年龄最大的77岁。学生们选择英语课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充实生活;有的是因为子女在国外,可以更好地交流;还有人笑说是为了“防老年痴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戴明俊一共编写了6本英语教材,以实用为原则,包括旅游、卫生保健、饮食健康、商场购物等生活常用英语。戴明俊讲课生动有趣,深受老年学生喜爱。他还深入研究,所写的《接地气的英语教学法》一文在《老年教育》杂志上刊登,让大家快乐学英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被各大媒体和杂志争相报道。   闲不住的戴明俊给自己报了歌曲班。在戴明俊家中,摆放着钢琴、电子琴、二胡等乐器,这些都是李秀娟擅长的。黄昏,老伴弹着钢琴,戴明俊在一旁伴唱,这是他们茶余饭后的娱乐生活。当优美的旋律飘出,两人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难以自拔。“老伴是音乐爱好者,也是歌曲班的班长。我对歌曲一窍不通,为了配合她弹奏,更为了丰富生活,我去年才去学的歌曲。”一年学习下来,不管是传统歌曲,还是流行歌曲,戴明俊都能唱。   “温岭中学有100多个退休老师,组织他们疗休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是我该做的事。”为了策划重阳节的老年人登山活动,这段时间,戴明俊可忙了。   插上花,来点红酒,生活需要仪式感   戴明俊还在学烹饪。之前对烧菜一窍不通的他,如今已能做红烧肉、糖醋鱼等拿手菜。   下厨,戴明俊都是和老伴一起。“两个人时常做了菜,互相比谁烧的菜好吃。”戴明俊介绍,他们家对午餐比较看重,菜式也更丰富些。对做每一道菜,戴明俊很讲究。“就拿红烧肉来说,先洗干净,放上姜片煮沸后,把上面一层油倒了,然后清洗一遍,再放上胡萝卜和姜片烧至八成熟,最后放上茄子和四季豆一起红烧。”戴明俊说,年龄大了,烧菜除了口感,更注重健康养生,这样的红烧肉营养丰富。   除了在菜式上讲究色香味俱全,戴明俊还会在餐桌上放上鲜花,比如百合或康乃馨,连插花用的花瓶都是精心挑选,看上去很精致。“在鲜花的衬托下,美味佳肴更显可口。我们还会斟上一小杯红酒,这是很幸福的时刻。”戴明俊说,生活要慢慢享受,细细品味,即使是一顿普通的饭,也可以来点仪式感。   一位农村老人的文艺新风尚   彭兴宝是城南镇彭家村人,今年75岁。逢农历三、六、九的日子,只要天气好,彭兴宝都会乘上一辆公交车,从城南镇到市区,赴一场老朋友们的“约会”。几个老人凑在一起,不谈别的,就聊曲子。拿起一把二胡,高兴地拉上一曲,哪个音调出了错,哪里要怎么调整,大家三言两语、你来我往,就热闹了。   而他们“约会”的地方,一般人也都想不到,是位于肖泉村一块碎土石填起的空地上。那里原本是一个塑料厂,拆后的空地围上围墙,到了农历逢三、六、九的日子,各路摊贩们聚于此,成了一个集市。   年轻时自学乐器,老来乐趣多   每个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个体,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老人们也是。彭兴宝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对器乐的喜爱。不少老年活动中心内,常有老人们聚在一起搓麻将、打牌,彭兴宝不喜欢,这辈子,麻将和扑克牌,他都没学会。但对于乐器,他自学了不少。   走在大街上,彭兴宝看上去很普通,穿着灰色系外套,话不多。但骨子里,用现在年轻人的话来说,他又是文艺范十足的。年轻时当电焊工、开拖拉机,看上去似乎和音乐搭不上边。但他除了自学乐器,甚至还办起了宣传队,教身边村民们学歌曲。   再后来,因为忙于生计,宣传队不办了,大家各自找活干,有的在工地打工,有的外出讨生活,很少有人再拿起乐器。彭兴宝也常在工地上干活,直到65岁退休,身体吃不消了才歇下来。但他又不是真正歇了,外甥经营一家越剧团,他便过去帮忙。整理剧团里的道具、乐器、戏服,有演出时,一起帮忙打理杂物。得空了,彭兴宝还喜欢拿起一把二胡,独自拉上一段记忆里的曲子。虽然住处比较偏僻,身边也鲜有听众捧场,但他自得其乐,觉得有乐器的生活才是有滋有味。   集市遇知己,礼堂展风采   不过,最让彭兴宝高兴的,应该就是去赶集了。肖泉村的这处集市上,来自温峤镇的郭筱伦老人会带着自制和批发的二胡来出摊。时间一久,一到农历三、六、九,只要不下雨,不少喜爱二胡的老人就会不约而同地一起赶来,大家凑在郭老的摊前,互相交流学习。   老人的摊子其实也很简单,一把遮阳伞下,一辆三轮车上放着二胡和盒子,摆满二胡的木架子就放在地上,郭老自己则坐在一把矮凳子上。有人来询价,他做做生意,没人来询价的时候,他会拉上一段曲子。来人多了之后,谁手头有新的曲谱,谁新学会了哪首曲子,大家都会热烈地交流起来。聊得高兴了,有不少老人也会拿起一把摆着的二胡演奏起来,一曲拉完之后,二胡再放回架子上。因此,集市上有人还戏称,这里是“老年大学”。   在这里,彭兴宝感觉遇到了知己,总会准时出席每场“约会”,并受益匪浅。两年前,彭家村文化礼堂建起,举办了首届“村晚”,彭兴宝受邀上台表演。他选了二胡独奏《逛新城》这首曲子,谱子还是在集市上互相交流得来的。“村晚”前一个星期开始,他就练这首曲子,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演出时,彭兴宝心里紧张又激动,“年轻时都没有上台表演过呢。”舞台上展示的节目都是村民们自导自演的,大家聚在礼堂内那叫一个热闹,这样的场景,村里好多年都没出现过了。   第二届“村晚”开始筹备之初,彭兴宝再次受邀。这一次,他想到了以前的伙计们。他们大多年近七十,相比起来,彭兴宝是最年长的。一个个电话打过去,彭兴宝召回了4个。他们有的仍在工地上打工,有的忙于照顾家里,因此排练的时间就选在了晚饭后。   和彭兴宝时不时会拉一首曲子比起来,他们是真正的三四十年未拉过二胡了。重新拿起二胡,姿势都生疏了不少。这一次,大家经过商量,选的是《走进新时代》这首曲子。谱子也是集市上得的,为了让合奏更顺利,彭兴宝还带着几个人一起到集市上,各自花钱挑了把二胡用于排练。   可以想象,这样的排练并不顺利,足足用了近一个月。最难的是,大家都是自学,没有多少基础,除了彭兴宝,其他几个人连谱都不会看。练习的时候,他们就一起听歌,听着旋律跟着演奏。也因此,同一个音,有的人在推弓,有的人在拉弓。“村晚”当晚演奏完后,有村民评论说“对伐牢”(方言音:意为动作不一致),彭兴宝强调:虽然动作不一致,但音都是准的。   文艺新风尚进乡村,生活有了大变化   在彭家村,像彭兴宝这样“文艺”的老人还有不少。彭家村文化礼堂管理员林瑞俊说,彭家村坐落于两山之间谷底,旧称‘谷岙’,村民多以农耕谋生,居住较为分散,由5个自然村组成。早年村里有剧团,也有舞狮队,很多村民都有文艺功底。文化礼堂建好之初,他就全村走访了个遍,将那些有功底的“文艺骨干”们都邀请了过来。村里蕴藏着的强大文化生命力重新被激活。   现在,除了彭兴宝他们的老年曲艺队,彭家村还成立了“谷岙艺术团”“蝶影舞蹈队”等共13支演出队伍,队员以中老年人为主。队伍中,几乎没人是专业的,平日里,他们有的打打零工,有的在家里踏鞋帮。一到文化礼堂要举办活动,大伙儿就热闹起来了,排练的排练,出节目的出节目。就连77岁的老人陈金凤也走上了舞台演出。聚光灯一打,陈金凤便能根据节目要求,表演起她日常最熟悉的“编草帽”手艺。   除了村里的文化礼堂表演,不少村民还走出了村子。“坞根镇、石桥头镇都去过呢。”彭阿姨说,她还和媳妇同台演出过。有时候忙于排练、表演,家务活也会放一放,老伴偶尔埋怨几句,但她心里仍是高兴。“以前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建了文化礼堂,活动策划得多,我们的生活也更有乐趣了。”   刚刚过去的重阳节,由市政府和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庆祝市老龄委成立三十周年文艺晚会就在彭家村文化礼堂内精彩上演。晚会开始前,村里24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们齐聚一堂,共尝“百家宴”,并吃上了代表着庆祝的重阳节“生日蛋糕”,出资的是村里的在外乡贤陈招贵。早在重阳节前,他就联系了村里,表示愿意出资为老人们送上节日的祝福。这已是彭家村第三年举办重阳节敬老活动了。“百家宴”后,晚会上还有村里老人们自演的节目,台上演出精彩,台下的老人们也看得高兴。这一次,彭兴宝没有上台,他在台下欣赏,看着周围个个喜笑颜开的老伙伴,心里暖暖的。   百岁贺宴满堂欢   “外公,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快,我要和老寿星拍个照”“生日快乐啊!”…… 10月2日,家住新河镇渡南头村的李步唐老人迎来了百岁寿辰,亲朋好友们为他举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百岁寿宴。   虽然年事已高,但李步唐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早上8时左右,他已穿戴一新,在儿孙的搀扶下,坐到椅子上,满心欢喜地接受子孙们的祝寿。铁锈红色的唐装与后面的大红寿字相映衬,很是喜庆。“大家都来为我祝寿,晚辈们这么孝顺,我高兴得很。”   生于1920年的李步唐老人,今年正好99岁。根据农村习俗,全家人和亲朋好友、村民们欢聚一堂,提前为这位长寿老人庆贺百岁寿辰。   “能有这么幸福的晚年生活,很知足”   “十年风雨同舟济,百岁贺宴满堂欢。”在寿宴上,除了正堂上挂着的大大的“寿”字,手书的对联也十分醒目。李步唐说,“这副对联是我前半生生活的真实写照。”   年纪还很小的时候,李步唐便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由于品学兼优,他先后读完了初中和高中。21岁,他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李步唐放弃了学业,成为一名军人。   1949年10月,李步唐结束了军旅生活,到新河镇人民政府报到。因曾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回乡后的李步唐自学了会计课程,成功入职海门化工厂(现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一名会计,并工作至退休。   “经历过曾经的战火纷飞,现在能有这么幸福的晚年生活,很知足。”李步唐说。   四世同堂齐祝寿   李步唐有4个女儿,最小的女儿李毓芬今年也已经66岁了,家中四世同堂,总人数近30人。说起父亲的百岁大寿,李毓芬非常感慨,“从9月14日开始策划,到10月2日举办寿宴,孩子们都非常支持。”李毓芬说,寿宴中的所有细节,包括老人的衣服、帽子、蛋糕、装饰等步入,都是大家一起商量、置办的,其中出最大力的是几个外孙辈。   尽管即将期颐之年,李步唐仍然神采奕奕。前两年,老人几乎每天都要看书读报,没事练练毛笔字,生活作息非常有规律。“这两年开始,我的视力下降了很多,现在看书、写字时间一长,会觉得很晕。”如今,李步唐已经很少写字看书了。   叶崇义说,外公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也深深地影响了后辈。“从小时候起,外公就要求我们好好读书,他说,读书能改变命运。”但同时,李步唐又鼓励孙辈们要差异化发展,倡导读书自由。“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读书,我们如果有别的兴趣爱好,外公也都鼓励他们。他认为,不论做哪一行,只要能发挥特长,成为对国家、对家庭有贡献的人,就是好的。”因此,在这个大家庭里,有的从事媒体行业、有的经商,还有的进入了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发着光和热。   敬老爱老美德传   叶高茂是李步唐最小的重外孙,今年20岁了。“从小,太公就让我们背唐诗。”叶高茂说,每次见太公,都要先复习上次学过的唐诗,然后听太公讲新的唐诗典故。“如果我们背得流利,太公会笑得特别开心。”在和太公的交流过程中,叶高茂总觉得他像朋友一样,他会和他一起分享学校里的新鲜事,而太公则会和他分享那些过去的事。   多年来,在李步唐的言传身教下,晚辈们都非常孝顺懂事。“我们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春节、清明、端午、农历七月半和国庆节,所有家人都要回到家里,陪老人吃饭。”叶崇义说,不仅逢年过节要回家陪伴老人,他们还要求孩子们经常去问候老人。每逢周五回家或周日返校,几个还在读书的孩子都要到太公的跟前问候。   “每次从学校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太公那儿先问候。”叶高茂目前正在读大学,但只要回家,他必到太公家“打卡”。“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后辈的义务,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从小培养孩子们尊敬老人、孝敬长辈的品质,让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一直传承下去。”叶崇义说。   为老人煲一份“心灵鸡汤”   作为子女的你可知道:老年人最需要什么?   有数据统计,在老年群体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可见,老人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慰藉。   据市一院统计,从2012年至今年8月份,近5年来,老年人心理咨询门诊量达15893人次,平均每年增长幅度是16.4%。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都有哪些表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如何进一步关爱?市一院心理科医生翁小娟为大家支招。   突然丧偶,郁郁寡欢   孤独焦虑成了老年人头号心病   孙阿婆和丈夫携手走过45年,两人都是农民。儿女成家后,老两口享受着天伦之乐,小日子过得挺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半年前,孙阿婆的老伴突然因病去世。无法承受这一事实,孙阿婆成天郁郁寡欢。儿女心疼她,农活、手工活都不让她干。此后,原本乐观健谈的孙阿婆整日闷闷不乐,不愿和外人多说话,加上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人脸上的笑容就更少了。慢慢的,老人开始出现晚上失眠的情况,白天情绪低落,唉声叹气,有时一个人流眼泪,觉得活着就是一种痛苦。   “人到老年,失去配偶,对老年人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已日渐成为危害老人健康的‘杀手’。”翁小娟分析,老伴突然离世,没了昔日陪伴的温馨,孙阿婆难免会孤单落寞。虽然子女会解决老人经济上的问题,但孙阿婆对老伴的思念远非金钱所能弥补。翁小娟建议,儿女可以把老人接到身边一起住,让她感受到家的温馨,同时让她适当分担家务,分散其对老伴的思念。在孙阿婆和老伴的特殊纪念日里,儿女可以陪同她一起去祭奠,聊一聊父母的过往,提供机会,让孙阿婆可以充分表达一下内心的悲伤和思念,这对于丧偶后的她来说非常重要。经过一年左右的适应,孙阿婆估计就能走出这种心理阴霾。   得了癌症,死亡降临?   惧病心理,家人应给予更多关怀   徐阿公今年63岁,曾经得过肺结节,手术后,结节显示良性。这些年来,徐阿公总是难以放下自己生病的思想包袱。每次伤风感冒,他都会不由自主地害怕,担心自己会得大病,病情恶化,以致于死亡降临。前一阵子,他的检查指标里有一项显示肝功能不好,他便开始高度紧张,担心自己得肝癌,尽管医生跟他说这不会有大的问题,但他仍然难以缓解内心的害怕,甚至到后来,他看到电视剧中有人生病或者听邻居说起别人生病,认为自己也会得这样的疾病。极度焦虑中,徐阿公开始失眠。   家人带他到医院做心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为中度焦虑。对此,翁小娟分析,失眠是因为过度紧张焦虑导致的,心情放松,失眠也会随之缓解。   “老年人随着年纪逐渐增大,器官功能减弱,身体各种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都逐渐衰退,身体发病概率增高,体弱多病的折磨会让很多老年人感觉到无助与绝望。”翁小娟说,像徐阿公这样害怕生病的老人不在少数,轻则多忧多虑,重则反复跑医院体检直至发展成抑郁、焦虑。此类老年人倾诉愿望和依赖心理会愈加强烈,作为子女,应多给予关怀,坚持定期带老人到正规医院体检,让他们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消除惧病心理。老年人的生活要有规律,积极锻炼身体,拓宽交往范围,发挥个人兴趣,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病情。   退休之后,无所事事   应培养兴趣,充实自己   金阿公今年65岁,曾是某单位领导,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关系,事业是他的重心。退休后,社会联系骤然减少,每天无所事事,家庭琐事变成了重心,这使他感到不适应,失落感与日俱增,总是不知道该做什么,晚上睡不着,早上醒得早,没有精神。久而久之,金阿公变得烦躁易怒,很容易和家人因小事起争执。到医院心理科就诊,显示为中度焦虑和抑郁。   翁小娟分析说,步入离退休生活后,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老年人的生活节奏由原来的紧张、有序转为清闲、松散,社交圈骤然缩小,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如果老年人对这些变化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失落感、孤独感、衰老感等。特别是高学历的老年人,在退休前就需要思考退休后的计划,最好的办法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两项感兴趣的活动作为精神寄托,充实生活,如读书、园艺、绘画、音乐、书法、旅游以及一些社会公益性活动等。还应该抽些时间走出家门多结交朋友,使自己生活在群体的友爱之中。另外,要勤于学习,可以上老年大学学习英语、唱歌、跳舞等。作为子女,应该多陪伴父母,帮父母开拓社交圈子。   全身有病?检查无恙   原来是心理因素引起的   62岁的张阿婆经常会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还伴有头痛、腹痛,做了检查,除了“频发房性早搏”,其他都正常。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佳,老人仍然感到自己时常会呼吸困难、心慌气短。于是,医生让其去心理科就诊。在和老人的沟通中,医生了解到,老人和儿媳的感情不好,女儿年龄大了一直未出嫁,家里经济情况也一般,为此老人压力很大。经过检查,老人患的是“焦虑性心律失常”,由此才引起了呼吸急促、心慌等症状。经过心理疏导,结合使用抗焦虑的药物,老人的早搏症状得到了缓解。   翁小娟介绍,这就是典型的忽略心理因素导致躯体疾病的案例,病人周旋于各个科室,做各种检查,浪费财力、物力,更耽误了诊治的时间。目前,我们提倡的医疗模式生物—心理—社会,一个人生病了,除了需要关注器官问题,还要看到心理问题。对于老人出现躯体疾病症状,尤其是反复就诊好转不明显时,需要考虑是不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   医生有话说:   老年人更需要精神赡养   翁小娟介绍,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主要发生在60岁以后,可通过主观体验和躯体上的变化来判断老人是否患有心理疾病。主观体验的改变,表现为闷闷不乐、记忆力下降、多疑敏感或出现一些离奇古怪的念头。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的老年人,他们特别容易出现躯体性焦虑,表现为身体不舒服的症状。例如,部分老人会突然出现胸闷、心慌、胃酸、胃胀、反复头晕、躯体疼痛等,而心电图、脑CT等相关检查结果均无异常。相对情绪上的改变,老年人躯体化的症状有时表现更为突出。除此之外,失眠在老年人群中出现的比率也非常高。“如果老人出现了这些症状,子女应及时将老人送到正规医院检查,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翁小娟呼吁,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大大强于物质需求,更需要精神赡养。很多时候,老人们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多陪他们聊聊天,多陪他们出去旅游。子女还可以帮助父母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社交圈,通过结交新朋友,培养兴趣爱好,使他们在精神上有所寄托,这些对于预防老年抑郁症和焦虑症都非常有帮助。   民歌老两口学选曲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