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太保传令曲谱完整版
部分唱词:
擂罢了三通鼓山摇地动,威威坐下我金刀令公。
众儿子披了甲威风齐整,赛过天将与天兵。
大郎儿披了甲威风凛,恰赛过黄飞虎智取过五营。
二郎儿披了甲也有一比,恰赛过西凉的马超英雄。
三郎儿豹头环眼性勇猛,恰赛过张翼德当阳退兵。
四郎儿五郎子也有一比,恰赛过吕布赵子龙。
六郎儿和七舍年轻幼小,赛过元霸存孝少英雄。
七个郎八只虎谁人不晓,谁不知杨无敌我金刀令公!
我保定宋王爷江山完整,恁看那满朝文武、八大朝臣、
九卿四相、龙子龙孙、太子太保,哪一个不说我保国尽忠?
北国的天庆王有帖来请,请我主赴会到幽京。
此一去幽州会吉凶难定,宋王爷若遭灾我落担羞名。
杨继业坐大帐不传令,单等着宋王主驾离皇宫。
忙催三军出令旗。杨老将背过脸心加疑,
未行兵帅旗倒主军不利,多着凶来少着吉。
回头来本奏给宋王天子,我的万岁爷,今天降灾再选个黄道吉日。
好一个真龙天子开言语,尔真喜煞杨无敌,凤凰不落无宝地,
不管它黑道日、黄道日,只要是俺父子八人齐。
来来来,叫了声我的大郎子,忙催三军拜字旗。
你看帅字旗上写金字,朗朗大字写得齐,
上写宋王臣的主,还有披甲的八千岁。
在一旁又写下我七个子,还有我金刀杨无敌。
哈哈哈,两国阵一催萧骦马,敢叫胡儿把头低。
放炮三声助起意,杨老将勒住马平蹄。
此一番到在北国地,管保那胜着多来败着稀。
抖一抖搭琅马上去,拿番邦防营是鹰抓鸡。
全剧剧情:在杨家将里,老子英雄儿好汉,留下遗孀也英勇,演绎出一桩桩悲壮的赞歌,在我国戏曲中被多个剧种所传唱。其中从兵至雁门关起,到杨继业苏武庙碰碑死这一段历史中,讴歌了杨家将为国尽忠的浩然正气,一直演到今天仍久演不衰。
杨老将的儿子有"七郎八虎"之说,先来解释这"七郎八虎".原来"七郎八虎"说法不一,直到晚清时,评书、戏曲中,七兄弟才定型为延平、延定、延光、延辉、延德、延昭、延嗣,加上杨继业的义子延顺(原名王平),合成了如今舞台上的"七郎八虎".
《七郎八虎闯幽州》整个故事见《杨家将演义》第十六至十八回。情节是:潘仁美欲报杀子之仇,借北辽犯宋之时,自讨帅印,并荐杨继业父子为先行。兵至雁门关,潘升帐点将,杨继业一步去迟,喝命斩首,幸有呼廷赞讲情,死罪饶过,置打四十军仗。杨继业父子出征雁门关时,潘仁美私通辽主萧天庆,设计诓宋太宗(光义)至幽州五台山进香,辽兵大至,全军被困。辽设双龙会,邀光义赴会议和,暗伏兵马。老将杨继业恐席间有诈,遂命长子延平假扮宋王,众子随行保驾。辽邦果然欲动杀机,延平先发制人,以袖弩射死辽王。一时伏兵四起,双方于++滩激烈交战。
大郎延平、二郎延安、三郎延定皆战死,四郎延辉、八郎延顺被擒,继业马前抱赵德芳,马后带杨七郎(延思)突围。危急中,为保德芳,将七郎推下马去,带领五郎(延昭)、六郎(延景)退兵五台山。最后仅五郎延德、六郎延昭、七郎延嗣突出重围。
五郎上五台山做了和尚,只有六郎延昭和七郎延嗣兄弟二人跟随父亲,重整人马后与辽军决一死战,终解幽州之围。辽军不甘失败,再次发兵,进逼雁门关。潘洪命杨继业带领延昭、延嗣迎战,潘洪不发援兵,因兵马、粮草不足,被困于两狼山下。但潘仁美闭关不开,命杨继业乘胜迫杀敌人。杨继业父子复入敌营,大战辽兵,辽兵且战且退,把杨继业诱至两狼山团团包围,七天七夜,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继业无奈,命七郎回朝搬兵。七郎行至雁门关,被潘仁美用酒灌醉,绑在树上乱箭射死。
杨继业获悉七郎不测,又派六郎回朝,一连数日,救兵不至,此时人马冻饿至极,辽兵步步逼近,潘仁美按兵不动,杨继业无奈,碰死在苏武庙李陵碑前。
在戏曲中,有的剧种演全了叫《七郎八虎闯幽州》,或叫《杨家将》,如果只演其中一折,就叫《++滩》、《双龙会》、《两狼山》,或者叫《杨老将碰碑》、《苏武庙》、《李陵碑》,依情节而定剧名了。
如果接下去演,就是八贤王请调霞谷县令寇准进京复审潘杨之讼。潘妃行贿,寇准拒收,秉告八贤王,二人定计,假设阴曹,夜审潘洪,潘洪始吐真情,潘杨讼终于定案。在豫剧中有叫《提寇》,演全了就叫《夜审潘洪》。
这是一出基本上全由男性演出的以须生为主的"亮箱戏",唱、做、念、打皆重。小时候小宝看这出戏,开始七郎八虎跟随父亲站在舞台上,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而最后死的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当了和尚,只剩下六郎、七郎跟随父亲逃亡。后来七郎被乱箭射死,杨继业碰碑而亡,演绎出了杨家将最为壮烈的一幕。
这出戏占人很多,所以前面的《++滩》、《双龙会》很少演,而后面的《两狼山》、《碰碑》却经常作为折子戏演出,因为这里面杨继业有大段大段的戏,唱出了"夜渴了饮一些刀上血,萧骦马杀得遍体红"的战地生活。唱出了失子之痛,也唱出了对六郎的教导:"像恁这二十四五正当年,正给国家保江山。"还唱出了"龙天爷能再赐我二十年的阳寿,我这英雄宝刀劈狼山"的抗敌决心,甚至对他的坐骑萧骦马也要抚摸一番。一句话,把杨继业此时此地的复杂心情表现的细致入微,唱得也酣畅淋漓,扣人心弦。
这出戏自上世纪50年代后,豫剧舞台上就很少见了,继之而来的是《穆桂英挂帅》、《五世请缨》、《杨门女将》、《佘太君辞朝》等以女性为主角的杨家戏。
京剧太保传令曲谱